“疎林散曉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疎林散曉峰”全詩
古穴成幽井,疎林散曉峰。
響泉那更月,啼鳥此無冬。
臺上朝朝看,天邊處處供。
分類:
《虎溪》陳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虎溪》是宋代陳藻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虎溪四周的山木合攏,屋檐重重疊疊。古老的山洞形成了幽深的井,稀疏的樹林散布在晨曦的峰頂。清澈的泉水響徹山谷,月亮灑下柔和的光芒,鳥兒在此地永不停歇。每天早晨,我站在臺上觀賞這一切,天邊的景色無處不在。
詩意:
《虎溪》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山水之美的贊嘆和感慨。詩中的虎溪是一個幽靜而美麗的地方,被高山、茂密的樹林和清澈的泉水所環繞。這里有古老的山洞和宏偉的屋檐,形成了一幅寧靜而宏大的自然畫卷。作者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的細節,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壯美。
賞析:
《虎溪》以其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通過描述山木、屋檐、山洞、樹林、泉水、月亮和鳥兒等元素,展現了自然景觀的美妙和細膩之處。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和感受大自然,通過描繪景色的變化和細節的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于虎溪之中,感受到它的寧靜、神奇和壯美。
此外,詩中還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然美的贊頌。作者站在高臺上觀賞著這一切,感受到自然景觀的美妙,并將這美景與天邊的景色相輝映。詩中的臺和天邊可以理解為作者的視野和心境,而虎溪所展現的自然美景則成為作者內心情感的寄托和映照。
總之,陳藻的《虎溪》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感慨,展示了宋代山水詩的獨特魅力。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壯美,以及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疎林散曉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ǔ xī
虎溪
sì wéi shān mù hé, bǎi dèng wū yán zhòng.
四圍山木合,百磴屋檐重。
gǔ xué chéng yōu jǐng, shū lín sàn xiǎo fēng.
古穴成幽井,疎林散曉峰。
xiǎng quán nà gèng yuè, tí niǎo cǐ wú dōng.
響泉那更月,啼鳥此無冬。
tái shàng zhāo zhāo kàn, tiān biān chǔ chù gōng.
臺上朝朝看,天邊處處供。
“疎林散曉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