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散秋庭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吏散秋庭寂”全詩
吏散秋庭寂,烏啼煙樹深。
威生奉白簡,道勝外華簪。
風物清遠目,功名懷寸陰。
云衢念前侶,彩翰寫沖襟。
涼菊照幽徑,敗荷攢碧潯。
感時江海思,報國松筠心。
空愧壽陵步,芳塵何處尋。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退朝回到公府,騎著馬吹起笛子,煙雨散盡秋庭寂靜,烏鴉啼叫在煙樹深處。官吏散去,庭院清涼,白色的簡牘代表官位權威,比華麗的頭飾更有道德勝過物質的意義。風景清新,遠遠眺望,回想著功名寄托在短暫的歲月里。思念當年在文華街上的朋友們,寫下懷念之情。涼爽的菊花照亮幽深的小徑,敗落的荷葉聚集在碧綠的潯江中。感慨時光轉瞬即逝,思考如何報國,松筠之心永恒。自愧行走在壽陵,芳塵所在何處尋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描繪了退朝后回到府邸的情景以及詩人內心的思緒。詩人退朝后,騎著馬吹起笛子,享受寧靜的秋日庭院。詩中描繪了秋天的景物,如煙雨散盡的庭院、烏鴉在煙樹間啼叫、清涼的菊花和敗落的荷葉等,展現了詩人對樸素自然之美的向往。詩人在思念當年的友人,同時也思考自己如何報效國家,表達了對功名的追求和對報國之心的堅持。整首詩以簡潔精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吏散秋庭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ǔ zhōng chéng qiū rì jì huái jiǎn zhū liáo gù
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
tuì cháo hái gōng fǔ, qí chuī xī fán yīn.
退朝還公府,騎吹息繁陰。
lì sàn qiū tíng jì, wū tí yān shù shēn.
吏散秋庭寂,烏啼煙樹深。
wēi shēng fèng bái jiǎn, dào shèng wài huá zān.
威生奉白簡,道勝外華簪。
fēng wù qīng yuǎn mù, gōng míng huái cùn yīn.
風物清遠目,功名懷寸陰。
yún qú niàn qián lǚ, cǎi hàn xiě chōng jīn.
云衢念前侶,彩翰寫沖襟。
liáng jú zhào yōu jìng, bài hé zǎn bì xún.
涼菊照幽徑,敗荷攢碧潯。
gǎn shí jiāng hǎi sī, bào guó sōng yún xīn.
感時江海思,報國松筠心。
kōng kuì shòu líng bù, fāng chén hé chǔ xún.
空愧壽陵步,芳塵何處尋。
“吏散秋庭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