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贈琴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如何贈琴日”全詩
無復雙金報,空馀掛劍悲。
寶匣從此閑,朱弦誰復調。
只應隨玉樹,同向土中銷。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西州李尚書知愚與元武昌有舊遠示二篇…繼和二首》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州李尚書知愚與元武昌有舊遠示二篇…繼和二首》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之一。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如何贈琴日,已是絕弦時。
無復雙金報,空馀掛劍悲。
寶匣從此閑,朱弦誰復調。
只應隨玉樹,同向土中銷。
詩意:
這首詩是劉禹錫致敬西州李尚書與元武昌的舊友的作品。詩人表達了對友誼逝去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中通過描述贈琴的場景,表達了時代變遷和人事易逝的感慨。琴弦已經停止了奏響,再也聽不到美妙的音樂了。曾經的友誼和忠誠已經消逝,留下的只有寂寞和悲傷。寶匣中的琴弦將會永遠閑置,再也沒有人彈奏了。詩人希望這些琴弦能夠隨著埋葬在地下的玉樹一同消逝。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劉禹錫對友誼和光陰流逝的深切思考。通過琴弦作為象征,詩人將友誼和音樂相聯系,抒發了對友誼逝去和時光不復的感傷之情。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絕弦時”、“雙金報”、“掛劍悲”等,形象地描繪出了琴弦停止,友誼消逝的景象,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最后兩句“只應隨玉樹,同向土中銷”,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終結和消失的寄托,使整首詩在情感上達到了深沉和悲涼的境界。
這首詩詞通過對琴弦和友誼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友誼逝去的思考和感慨。它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物事的變遷,以及對逝去時光和失去友誼的悲傷之情。劉禹錫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抒發了對友誼和歲月流逝的深切思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贈琴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zhōu lǐ shàng shū zhī yú yǔ yuán wǔ chāng yǒu jiù yuǎn shì èr piān jì hé èr shǒu
西州李尚書知愚與元武昌有舊遠示二篇…繼和二首
rú hé zèng qín rì, yǐ shì jué xián shí.
如何贈琴日,已是絕弦時。
wú fù shuāng jīn bào, kōng yú guà jiàn bēi.
無復雙金報,空馀掛劍悲。
bǎo xiá cóng cǐ xián, zhū xián shuí fù diào.
寶匣從此閑,朱弦誰復調。
zhǐ yīng suí yù shù, tóng xiàng tǔ zhōng xiāo.
只應隨玉樹,同向土中銷。
“如何贈琴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