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有真龍臥未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巖有真龍臥未醒”全詩
可能暫起為甘雨,洗我征南十萬兵。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九龍巖》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龍巖》是宋代詩人陶弼所作,描述了一幅龍臥未醒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九龍巖》
作者:陶弼(宋代)
九龍巖,龍未醒,
此龍無情于塵世。
或許它暫時蘇醒,
將洗凈我征南的十萬勇士。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九龍巖上一條沉睡的真龍,它尚未從沉睡中蘇醒。這條龍并不被塵世間的事物所打擾,對俗世的情感毫不在意。然而,詩人認為,也許當這條龍暫時蘇醒時,它會帶來一場甘雨,洗凈他統領的十萬勇士,為他們帶來凈化和洗禮。
賞析:
這首詩詞以九龍巖為背景,通過描繪沉睡的真龍,展示了詩人對超凡靈性的向往和對凈化的渴望。真龍象征著高貴和神秘,它的沉睡代表了超越塵世的超然狀態。詩人通過這個意象,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繁瑣、浮躁的厭倦,渴望回歸純凈和平靜的心靈狀態。
詩中的甘雨象征著洗滌和凈化,它的到來將為征南的十萬勇士帶來一種精神的滋養和凈化。這種凈化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洗禮,更是心靈上的凈化和提升。詩人通過這種想象,表達了對于戰爭和浮躁世界的厭倦,希望能夠通過真龍的蘇醒和甘雨的降臨,為他統領的勇士們帶來內心的平靜和凈化。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的畫面,給人以靜謐和安詳的感受。同時,詩中所蘊含的對超然境界和內心凈化的向往,也引發了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內心平靜的思考。
“巖有真龍臥未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lóng yán
九龍巖
yán yǒu zhēn lóng wò wèi xǐng, cǐ lóng yú wù běn wú qíng.
巖有真龍臥未醒,此龍于物本無情。
kě néng zàn qǐ wèi gān yǔ, xǐ wǒ zhēng nán shí wàn bīng.
可能暫起為甘雨,洗我征南十萬兵。
“巖有真龍臥未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