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下杳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舟下杳冥”全詩
峽泉飛暴雨,灘石走群星。
水有瀟湘色,猿同巴蜀聽。
令人思舜德,一望九嶷青。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過蒼梧》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蒼梧》是宋代詩人陶弼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過蒼梧》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近海江聲急,孤舟下杳冥。
峽泉飛暴雨,灘石走群星。
水有瀟湘色,猿同巴蜀聽。
令人思舜德,一望九嶷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蒼梧經過的情景。詩中描述了江水奔騰的聲音,孤舟在茫茫江水中行駛。同時,也描繪了峽谷中泉水飛濺、暴雨傾瀉,灘石間星光閃爍的景象。水的顏色帶有瀟湘的特色,猿猴與巴蜀地區的人們一同聆聽。整首詩引起人們對舜帝的思考,遠望著那青翠的九嶷山。
賞析:
《過蒼梧》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情感抒發,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和內心的思考。詩人以江水的聲音、孤舟的行進和自然景觀的變化,表現出蒼梧地區的壯美和神秘。峽谷中泉水飛濺、暴雨傾瀉,灘石間星光閃爍,營造出一幅生動而富有想象力的畫面。
詩中提到的瀟湘色指的是瀟湘的特有色彩,可能指的是江水的顏色。瀟湘是指湖南一帶的地方,也是詩人居住的地方,因此作者以自己所熟悉的景色來描繪江水的顏色,增加了詩詞的情感色彩。
另外,詩中的猿同巴蜀聽,表達了自然與動物的和諧共生。猿猴是山林中的常見動物,與巴蜀地區的人們一同聆聽江水的聲音,暗示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喚起了人們對舜帝的思考。舜帝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賢君,他具有德行高尚、治國有方的形象。詩中提到舜帝的德行,表達了詩人對舜帝的敬仰之情。最后,詩人望向遠方的九嶷山,九嶷山是指位于湖南的五岳之一,山勢險峻,青翠欲滴,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贊美和向往。
綜合來看,《過蒼梧》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舜帝德行的敬仰,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考。詩詞以其豐富的意象和情感表達,使讀者在閱讀中獲得美的享受和心靈的觸動。
“孤舟下杳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cāng wú
過蒼梧
jìn hǎi jiāng shēng jí, gū zhōu xià yǎo míng.
近海江聲急,孤舟下杳冥。
xiá quán fēi bào yǔ, tān shí zǒu qún xīng.
峽泉飛暴雨,灘石走群星。
shuǐ yǒu xiāo xiāng sè, yuán tóng bā shǔ tīng.
水有瀟湘色,猿同巴蜀聽。
lìng rén sī shùn dé, yī wàng jiǔ yí qīng.
令人思舜德,一望九嶷青。
“孤舟下杳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