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門不閉田疇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里門不閉田疇辟”全詩
后人相繼皆清德,小吏回看半白須。
條教謾為新楷法,官資猶作舊稱呼。
里門不閉田疇辟,好買丹青別畫圖。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再過陽朔寄人》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過陽朔寄人》是宋代陶弼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穿著儒衫的如今乘坐武裝車輛,年邁者再次奔走忙碌。
后代人紛紛追求清正的品德,我這位小官回頭看去,卻已經半白了鬢須。
那些教條教導妄自尊大的新規矩,官員們仍然保持著過時的稱呼。
家門不再關上,田地被開墾,喜歡購買紅粉和丹青畫作。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時代變遷的圖景。詩人以自身為視角,觀察了社會的變化和人們的追求。過去,讀書人穿著儒衫,注重文化修養;而現在,武裝車輛成為新的時尚,年邁的人們也參與其中。然而,盡管時代變遷,后代仍然追求清正的品德,而小官卻感到歲月已經使他變得蒼老。此外,詩中還表達了對教條主義的批評,認為官員們仍然沉浸在過時的規矩和稱呼中。最后,詩人談及了家門不再關上,土地被開墾的現象,以及人們對紅粉和藝術的追求。
賞析:
《再過陽朔寄人》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變遷和人們的價值觀念轉變。詩人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為線索,抒發對時代變遷的疑惑和思考,同時對教條主義和官僚主義提出了批評。詩中所描述的家門不閉、土地被開墾以及對藝術的追求等現象,展現了宋代社會多樣化和繁榮的一面。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言簡意賅,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傳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和對價值觀念的思索。
“里門不閉田疇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guò yáng shuò jì rén
再過陽朔寄人
xī rì rú shān jīn wǔ chē, chóng lái qí lǎo shàng bēn qū.
昔日儒衫今武車,重來耆老尚奔趨。
hòu rén xiāng jì jiē qīng dé, xiǎo lì huí kàn bàn bái xū.
后人相繼皆清德,小吏回看半白須。
tiáo jiào mán wèi xīn kǎi fǎ, guān zī yóu zuò jiù chēng hū.
條教謾為新楷法,官資猶作舊稱呼。
lǐ mén bù bì tián chóu pì, hǎo mǎi dān qīng bié huà tú.
里門不閉田疇辟,好買丹青別畫圖。
“里門不閉田疇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