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天外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為天外心”全詩
故國思如此,若為天外心。
(《寄白公》。
并見張為《主客圖》)
東屯滄海闊,南讓洞庭寬。
(秋水詠。
《紀事》)
翠粒照晴露。
(見《侯鯖錄》)。
銀花垂院榜,翠羽撼絳鈴。
(《雪》。
《天中記》)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句》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句》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上收宿雨。
故國思如此,
若為天外心。
東屯滄海闊,
南讓洞庭寬。
翠粒照晴露。
銀花垂院榜,
翠羽撼絳鈴。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描述了湖上收拾宿雨的景象,以此引發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作者感嘆自己的思念之情如同來自天外的心靈。接著,詩中提到東方的海洋遼闊廣袤,南方的洞庭湖寬闊無垠,通過這樣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故鄉的牽掛之情。最后兩句詩以翠粒照晴露、銀花垂院榜、翠羽撼絳鈴的形象描繪了美好的自然景物,寓意著作者對故鄉的美好祝愿。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詩中的"湖上收宿雨"一句,以寥寥數字勾勒出湖面上雨后的清新景象,同時也引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接著的"故國思如此,若為天外心"表達了作者思念之情的濃烈程度,將其比喻為天外之心,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接下來,作者通過東屯滄海闊、南讓洞庭寬的描寫,將故鄉的遼闊和寬廣與自己的思念相對應,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之情。最后兩句詩中的翠粒、銀花、翠羽等形象,展示了作者對故鄉的美好祝愿,也象征著故鄉的繁榮和美麗。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字字珠璣,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將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讀者產生共鳴,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和祝福,體味到離鄉別井的辛酸與深情。這首詩詞展示了劉禹錫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故鄉情感的細膩表達,被譽為唐代愛國詩的佳作之一。
“若為天外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hú shàng shōu sù yǔ.
湖上收宿雨。
gù guó sī rú cǐ, ruò wéi tiān wài xīn.
故國思如此,若為天外心。
jì bái gōng.
(《寄白公》。
bìng jiàn zhāng wèi zhǔ kè tú
并見張為《主客圖》)
dōng tún cāng hǎi kuò, nán ràng dòng tíng kuān.
東屯滄海闊,南讓洞庭寬。
qiū shuǐ yǒng.
(秋水詠。
jì shì
《紀事》)
cuì lì zhào qíng lù.
翠粒照晴露。
jiàn hóu qīng lù.
(見《侯鯖錄》)。
yín huā chuí yuàn bǎng, cuì yǔ hàn tāo líng.
銀花垂院榜,翠羽撼絳鈴。
xuě.
(《雪》。
tiān zhōng jì
《天中記》)
“若為天外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