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史札翩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剌史札翩翩”全詩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世有羞儒服,吾方厭俗緣。
更須求愈輩,章句待磨研。
分類:
《僧了仙攜馬太守唱和求詩》項安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僧了仙攜馬太守唱和求詩》是宋代詩人項安世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故國巴山里,寒砧楚戶邊。
在故鄉的巴山之間,夜晚的砧鳴聲響徹楚地的人家。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僧人的名氣很響亮,太守的筆墨飛揚。
世有羞儒服,吾方厭俗緣。
在世間有許多人羞于穿儒服,而我卻對世俗的紛擾感到厭倦。
更須求愈輩,章句待磨研。
更需要尋求更高的同輩,來磨礪文章的章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富有韻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寂靜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的兩個角色——僧人了仙和太守。詩人通過對比兩者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厭倦和對文學的追求。
首先,詩中的巴山和楚地都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地域,象征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砧鳴聲從巴山傳來,寒意縈繞在楚地的房屋邊,給人一種寂靜而又凄涼的感覺。
其次,詩中出現了上人和剌史兩個角色。上人指的是僧人了仙,他的名氣很大,顯示了他對佛教修行的執著和功力的深厚。剌史則是指太守,他所寫的札子(文書)飛揚,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這兩個角色的對比凸顯了詩人對文學追求的態度,他不滿足于世俗的塵囂,而希望通過追求更高的同輩,來提升自己的文學造詣。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厭倦和對文學的追求。他提到世間有人羞于穿儒服,顯露出對世俗禮教的不滿和對儒家文化的看重。他希望能夠求得更高水平的同輩,以進一步磨礪自己的文章,表達了對文學修養的追求和對自身進步的期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文學的追求,展現了他對自身修養的渴望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詩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充滿禪意和文學情懷的畫面,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剌史札翩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ēng le xiān xié mǎ tài shǒu chàng hè qiú shī
僧了仙攜馬太守唱和求詩
gù guó bā shān lǐ, hán zhēn chǔ hù biān.
故國巴山里,寒砧楚戶邊。
shàng rén míng jí jí, lá shǐ zhá piān piān.
上人名籍籍,剌史札翩翩。
shì yǒu xiū rú fú, wú fāng yàn sú yuán.
世有羞儒服,吾方厭俗緣。
gèng xū qiú yù bèi, zhāng jù dài mó yán.
更須求愈輩,章句待磨研。
“剌史札翩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