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苜蓿遍離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令苜蓿遍離宮”全詩
不用執驅名校尉,但令苜蓿遍離宮。
分類:
作者簡介(張嵲)
《題趙表之李伯時畫捉馬圖詩二首》張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趙表之李伯時畫捉馬圖詩二首》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徒觀出塞十四萬,
詎覺權奇冀北空。
不用執驅名校尉,
但令苜蓿遍離宮。
詩意:
詩中表達了對畫作《捉馬圖》的贊美之情。詩詞以觀賞畫作為切入點,通過描繪畫作中的場景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北方邊塞的景色和英勇士兵的敬佩之情。詩人認為,僅僅觀看這幅畫作,就可以感受到北方邊塞的壯麗和邊塞守軍的英勇,而無需親臨現場或擔任校尉等職位。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作者對畫作的贊美之情和對北方邊塞的景色的渴望。詩人通過徒觀畫作,表達了自己對北方邊塞的景色和邊塞守軍的敬佩之情。他認為觀賞這幅畫作就能感受到北方邊塞的壯麗和邊塞守軍的英勇,無需親臨現場或擔任高位職務。這種觀點體現了詩人對藝術的崇高追求和對邊塞壯麗景色的向往。
詩中的“出塞十四萬”描繪了北方邊塞的寬廣景色,給人以壯麗的視覺沖擊。而“權奇冀北空”則表達了詩人對邊塞守軍的敬佩,認為他們的英勇和壯麗不同凡響。最后兩句“不用執驅名校尉,但令苜蓿遍離宮”則表達了詩人對畫作的贊美,他認為畫作中的苜蓿覆蓋了離宮,生動地描繪了北方邊塞的自然景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畫作的喜愛和對北方邊塞的景色的贊美,展現了詩人對壯麗景色的向往和對邊塞守軍的敬佩之情。這首詩充滿了豪情壯志和藝術的想象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但令苜蓿遍離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hào biǎo zhī lǐ bó shí huà zhuō mǎ tú shī èr shǒu
題趙表之李伯時畫捉馬圖詩二首
tú guān chū sài shí sì wàn, jù jué quán qí jì běi kōng.
徒觀出塞十四萬,詎覺權奇冀北空。
bù yòng zhí qū míng xiào wèi, dàn lìng mù xu biàn lí gōng.
不用執驅名校尉,但令苜蓿遍離宮。
“但令苜蓿遍離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