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及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物皆及時”全詩
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
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
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
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
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
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長安羈旅行》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安羈旅行
十日一理發,每梳飛旅塵。
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
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
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
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
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
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
中文譯文:
長安羈旅行
每十天理發,每次梳理都有飛揚的旅塵。
三旬九次宴飲,每頓飯都是簡樸的貧瘠。
天地間萬物都按時度過,獨有我未察覺到春天的到來。
失去名望的人誰會來訪問?一得志的人爭相靠近。
直立的樹木有寧靜的棲翼,靜靜流淌的河水沒有狂躁的鱗魚。
始終明白嘈雜爭斗的現場,沒有地方可以安置君子之身。
散步于野外,拂過藤蔓和竹籬,輕盈靈動;
山間的野菜和蔓藤新鮮可口。
在回去的途中悄聲吟唱,外界之事風景真實可信。
詩意和賞析:《長安羈旅行》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歲月靜好的畫面,通過日常瑣事和自然景色來表達作者的感慨和思考。詩中提到的十天一理發和三旬九次宴飲,反映了作者過著簡樸的生活,并有意強調自己的孤寂與獨立。詩句中的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以及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等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和內心寧靜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表達了作者在回歸自然中領悟到真實的風景和人生的真諦。整首詩意境寬廣,畫面清新,通過描繪細節展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關系,賦予了生活樸素而深邃的意義。
“萬物皆及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jī lǚ xíng
長安羈旅行
shí rì yī lǐ fà, měi shū fēi lǚ chén.
十日一理發,每梳飛旅塵。
sān xún jiǔ guò yǐn, měi shí wéi jiù pín.
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
wàn wù jiē jí shí, dú yú bù jué chūn.
萬物皆及時,獨余不覺春。
shī míng shuí kěn fǎng, dé yì zhēng xiāng qīn.
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
zhí mù yǒu tián yì, jìng liú wú zào lín.
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shǐ zhī xuān jìng chǎng, mò chù jūn zǐ shēn.
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
yě cè téng zhú qīng, shān shū wēi jué xīn.
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
qián gē guī qù lái, shì wài fēng jǐng zhēn.
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
“萬物皆及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