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效各不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治效各不同”全詩
儻能區別性,當聚和扁功。
武德定亂后,諸公悉登庸。
帝久知所長,未欲任已聰。
品題資確論,毫發無蔽蒙。
三杰隆漢業,六英夾唐宗。
無人可能國,我欲振古風。
分類:
《雜興》張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興》是宋代張镃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治國理政的思考和對時局的關注,同時展現了他對自身才能的自信和對振興國家的愿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掄才如百藥,
治效各不同。
儻能區別性,
當聚和扁功。
武德定亂后,
諸公悉登庸。
帝久知所長,
未欲任已聰。
品題資確論,
毫發無蔽蒙。
三杰隆漢業,
六英夾唐宗。
無人可能國,
我欲振古風。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雜興》通過運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才能的看重以及治國的重要性。詩中的“掄才如百藥,治效各不同”一句,比喻才能就像藥物一樣,每種才能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作者提出,只有能夠區分各種才能的性質,并將其集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這種觀點體現了作者對于綜合運用各種才能的重視,強調了合作和協調的重要性。
接著,詩詞中提到了“武德定亂后,諸公悉登庸”和“帝久知所長,未欲任已聰”。這表明在亂世后,有能力的人們紛紛登上權力的高位,而皇帝也早已認識到了這些人的才能,但卻還不愿意委以重任,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或者皇帝對他們的忠誠度還存在疑慮。
詩詞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三杰隆漢業,六英夾唐宗”。這里指的是三國時期的劉備、關羽、張飛和唐朝時期的李白、杜甫、王維等杰出人物。這些人才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作者希望能夠有出類拔萃的人才出現,為國家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風采。
最后,詩詞以“無人可能國,我欲振古風”作為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現狀的不滿和對于改變現狀的愿望。他希望能夠有人才出現,能夠重振古代風范,為國家帶來新的希望和活力。
這首詩詞通過對于才能、治理和國家興衰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于振興國家的渴望和對于人才的推崇。同時,詩詞中蘊含的對于合作、協調和正直的呼喚,也體現了作者對于社會和政治環境的期望和理想。
“治效各不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雜興
lún cái rú bǎi yào, zhì xiào gè bù tóng.
掄才如百藥,治效各不同。
tǎng néng qū bié xìng, dāng jù hé biǎn gōng.
儻能區別性,當聚和扁功。
wǔ dé dìng luàn hòu, zhū gōng xī dēng yōng.
武德定亂后,諸公悉登庸。
dì jiǔ zhī suǒ zhǎng, wèi yù rèn yǐ cōng.
帝久知所長,未欲任已聰。
pǐn tí zī què lùn, háo fà wú bì méng.
品題資確論,毫發無蔽蒙。
sān jié lóng hàn yè, liù yīng jiā táng zōng.
三杰隆漢業,六英夾唐宗。
wú rén kě néng guó, wǒ yù zhèn gǔ fēng.
無人可能國,我欲振古風。
“治效各不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