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能銷利欲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止能銷利欲心”全詩
眼悟一真清凈色,耳通千古泰和音。
尺量梢影邀僧記,竹護根莖恐鶴侵。
莫訝塼爐多宿火,春晴猶似處云深。
分類:
《蒼寒堂》張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蒼寒堂》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蒼寒堂》中文譯文:
短橋斜路入松林,
何止能銷利欲心。
眼悟一真清凈色,
耳通千古泰和音。
尺量梢影邀僧記,
竹護根莖恐鶴侵。
莫訝塼爐多宿火,
春晴猶似處云深。
詩意和賞析:
《蒼寒堂》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精神境界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清凈、和諧以及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
詩中描述了一條短橋斜斜地通向松林之中,這里并不僅僅只能消除人們的欲望。這句描寫以景物為載體,意在表達作者對于清凈心境的追求,暗示通過自然之境,能夠超越世俗的利欲束縛。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表達了他對于真理的領悟。他的眼睛已經覺悟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純凈無瑕的。同時,他的耳朵也通達了千古以來的和諧之音。這里的真理和和諧是詩人在追求精神境界時所體悟到的重要元素。
下面兩句描述了詩人邀請僧侶來參觀,并且小心照料竹根,以免被鶴侵害。這里的僧侶象征著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而竹根則是象征著這種境界的根基。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他對于追求精神境界的尊重和呵護。
最后兩句表達了塼爐中的火焰雖然燃燒,但是春天的陽光照耀下,它仍然顯得若隱若現,仿佛處在深深的云中。這里塼爐中的火焰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的追求和熱情,雖然存在,但是并不顯眼,與整個詩詞所追求的清凈、和諧的境界相呼應。
綜上所述,《蒼寒堂》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精神境界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于清凈、和諧以及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思想,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何止能銷利欲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āng hán táng
蒼寒堂
duǎn qiáo xié lù rù sōng lín, hé zhǐ néng xiāo lì yù xīn.
短橋斜路入松林,何止能銷利欲心。
yǎn wù yī zhēn qīng jìng sè, ěr tōng qiān gǔ tài hé yīn.
眼悟一真清凈色,耳通千古泰和音。
chǐ liàng shāo yǐng yāo sēng jì, zhú hù gēn jīng kǒng hè qīn.
尺量梢影邀僧記,竹護根莖恐鶴侵。
mò yà zhuān lú duō sù huǒ, chūn qíng yóu shì chù yún shēn.
莫訝塼爐多宿火,春晴猶似處云深。
“何止能銷利欲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