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吐向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時吐向床”全詩
有時吐向床,枕席不解聽。
斗蟻甚微細,病聞亦清泠。
小大不自識,自然天性靈。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老恨》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老恨》是一首唐代孟郊的詩作。它描述了作者年老無子,憑借文字填補著空虛的生活,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老去、寂寞和疾病的感慨與無奈。
詩的中文譯文為:
無子抄文字,老吟多飄零。
有時吐向床,枕席不解聽。
斗蟻甚微細,病聞亦清泠。
小大不自識,自然天性靈。
詩意上,作者孟郊由于沒有兒子,只能借助文字填補生活的空虛。老年的他經常自己吟唱,卻只有自己能領會其意境,人們無法理解。生活孤寂,心中的苦惱、不安和對時光流逝的憂慮,如同附在床上的痰液一樣黏稠,無法排解。作者把斗蟻這種生命現象與自己相比,發現他們都微小而微細,甚至乃至疾病的困擾,都能讓人更有一種清醒與寧靜的姿態。盡管他年老而衰弱,卻能在這之中自覺地找到一種與天性相應的心靈寄托和滿足。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孟郊晚年的孤獨、寂寞和對年華逝去的惋惜。他通過對床上痰液的形象描繪,將自己內心的苦惱表達出來,從而營造出一種深沉的氛圍。同時,作者也展示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將自己與斗蟻比喻,表達出一種豁達灑脫的心態,和對自然的感悟。
整首詩通過對作者晚年生活、心境和對自然的觀察,揭示了人生無常和老化的無力感,以及對于孤獨、疾病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斗蟻的比喻,傳達了對人生本質和自然的理解。整體上,這是一首凄涼而深沉的詩作,表達了作者在晚年時對生命的思考和對寂寞與時間流逝的回味。
“有時吐向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hèn
老恨
wú zi chāo wén zì, lǎo yín duō piāo líng.
無子抄文字,老吟多飄零。
yǒu shí tǔ xiàng chuáng, zhěn xí bù jiě tīng.
有時吐向床,枕席不解聽。
dòu yǐ shèn wēi xì, bìng wén yì qīng líng.
斗蟻甚微細,病聞亦清泠。
xiǎo dà bù zì shí, zì rán tiān xìng líng.
小大不自識,自然天性靈。
“有時吐向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