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無傍水梅依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雖無傍水梅依竹”全詩
雖無傍水梅依竹,喜有對樓人讀書。
工雀一枝聊爾耳,戰蝸兩角竟何如。
西風漸勁未歸去,空說張翰憶膾魚。
分類:
《旅邸》葉茵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邸》是宋代詩人葉茵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旅途中的景物和心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索。
詩詞的中文譯文:
湫隘喧囂塵埃不可居,
卜求寧靜亦如草廬。
雖無臨水梅樹相伴,
卻有樓臺人靜讀書。
矯健的小鳥稍為娛耳,
戰栗的蝸牛終何如?
西風逐漸強勁未歸去,
空談張翰酒后憶膾魚。
詩意和賞析:
《旅邸》以旅途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喧囂塵埃的厭倦,渴望寧靜和清凈的心境。詩中的“湫隘喧囂塵埃不可居”描述了狹小擁擠的環境,詩人渴望遠離喧囂,尋找寧靜的避難所。他卜求寧靜,但只能找到類似草廬的簡陋之地,這里雖然沒有水邊的梅樹相伴,但有樓臺和安靜的讀書之人,為他提供了一種思想上的寄托和慰藉。
詩中出現的“矯健的小鳥稍為娛耳”和“戰栗的蝸牛終何如”則是一種對比的手法。小鳥的動作矯健活潑,給人以愉悅,而蝸牛的戰栗則表現出無力和被動。這種對比可能暗示了詩人對于生活中不同態度和行動方式的思考,通過對比,反映了他對于自己的處境和選擇的思考。
最后兩句“西風逐漸強勁未歸去,空談張翰酒后憶膾魚”,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西風的逐漸強勁可能象征著歲月的流轉,而“空談張翰酒后憶膾魚”則暗示了詩人對于過去的懷念和對于虛幻的追求,也許是詩人對于逝去的歲月和美好的回憶的思念之情。
總的來說,《旅邸》通過對于旅途中景物的描寫和對于心境的抒發,傳達了詩人對于喧囂和浮躁的反思,以及對于寧靜和內心凈土的向往。詩中的一些對比和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意更加豐富而深遠。
“雖無傍水梅依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dǐ
旅邸
jiǎo ài xiāo chén bù kě jū, bo zhū qīng kuàng yì qú lú.
湫隘囂塵不可居,卜諸清曠亦蘧廬。
suī wú bàng shuǐ méi yī zhú, xǐ yǒu duì lóu rén dú shū.
雖無傍水梅依竹,喜有對樓人讀書。
gōng què yī zhī liáo ěr ěr, zhàn wō liǎng jiǎo jìng hé rú.
工雀一枝聊爾耳,戰蝸兩角竟何如。
xī fēng jiàn jìn wèi guī qù, kōng shuō zhāng hàn yì kuài yú.
西風漸勁未歸去,空說張翰憶膾魚。
“雖無傍水梅依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