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醪可試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村醪可試沽”全詩
謾酬元夕爾,不復去年吾。
舊事思清汴,幽情卜紫姑。
六分春已一,秉燭步通衢。
分類:
《元夕》葉茵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元夕》是宋代詩人葉茵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夢想傳柑宴,
村醪可試沽。
謾酬元夕爾,
不復去年吾。
舊事思清汴,
幽情卜紫姑。
六分春已一,
秉燭步通衢。
詩意:
這首詩以元夕(農歷正月十五)為背景,描繪了詩人的內心情感和對過去的回憶。詩人將元夕聯想到夢境中舉辦柑宴的場景,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快樂時光的渴望。他希望能夠與親友們一同分享村里自釀的醪酒,以此祝賀元夕的到來。同時,詩人也反思了自己與往年的不同,感嘆時光的流轉,表達了對過去歲月的思念之情。他懷念著舊時的往事,思念著清汴(古都開封)的美好回憶,內心充滿了幽情。最后,詩人帶著燭光,踏著熙熙攘攘的街道,迎接春天的到來。
賞析:
《元夕》通過對元夕節日的描繪,將詩人的內心情感與對往事的回憶相結合,展現了一種富有浪漫情懷的意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形象地描述了詩人的心境和所表達的情感。
詩中的“傳柑宴”一詞,描繪了一個夢幻中的場景,以柑橘為象征,寄托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對團聚的向往。村里的醪酒則代表了樸實和純真的生活,詩人希望能與親友們一同品嘗,共度元夕。這種場景的描繪使人感受到一種寧靜和溫馨的氛圍。
詩人的語言中透露出對過去歲月的回憶和懷念之情。他對去年的自己表示“不復”,意味著自己已經改變并與往昔有所不同。他思念著舊事,特別是清汴的美好回憶,這里的清汴象征著過去的歲月和故鄉的情感。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提到“六分春已一,秉燭步通衢”。這里的“六分春已一”意味著時間的迅速流逝,春天已經過去了六分之一,昭示著時間的不可逆轉。而“秉燭步通衢”則是詩人帶著燭光,踏著熙熙攘攘的街道,迎接春天的到來,顯示了詩人積極向前、追求美好的精神。
整首詩以溫婉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通過對元夕和過去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和感慨。它折射出了人們對于溫馨團圓、美好回憶和時光流逝的共同情感。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遠的意境,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展現了葉茵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對生活的熱愛。
“村醪可試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xī
元夕
mèng xiǎng chuán gān yàn, cūn láo kě shì gū.
夢想傳柑宴,村醪可試沽。
mán chóu yuán xī ěr, bù fù qù nián wú.
謾酬元夕爾,不復去年吾。
jiù shì sī qīng biàn, yōu qíng bo zǐ gū.
舊事思清汴,幽情卜紫姑。
liù fēn chūn yǐ yī, bǐng zhú bù tōng qú.
六分春已一,秉燭步通衢。
“村醪可試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