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不到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鳥不到處”全詩
龍在水長碧,雨開山更鮮。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邊。
地寒松桂短,石險道路偏。
晚磬送歸客,數聲落遙天。
分類: 故鄉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游終南龍池寺》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終南龍池寺》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飛鳥不到處,僧房終南巔。
龍在水長碧,雨開山更鮮。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邊。
地寒松桂短,石險道路偏。
晚磬送歸客,數聲落遙天。
中文譯文:
飛鳥無處停歇,僧房建在終南山巔。
龍在水中游動,使山巒更加蒼翠。雨水滋潤山脈,使其更加鮮明。
我步出明亮的白日,坐在清澈的溪水旁。
這片土地寒冷,松樹和桂樹很矮小,道路崎嶇險惡。
晚鐘聲送行人離去,幾聲鐘聲遙遠地落在天空中。
詩意和賞析:
《游終南龍池寺》描繪了詩人游覽終南山上的龍池寺的情景。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寺廟建筑,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美和寧靜寺廟環境的贊美。
詩的開頭,“飛鳥不到處,僧房終南巔”,表現了終南山高峻的地勢和僻靜的環境,似乎連鳥兒都不容易到達。接著,詩人描述了龍在水中游動的場景,使山巒更加蒼翠,雨水滋潤山脈,使其更加鮮明。這些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生機勃勃的氣息。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詩人描繪了自己的行動,從明亮的白日步出,坐在清澈的溪水旁。這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享受和對寧靜的追求。
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描述了終南山的地勢和道路的險惡。寒冷的土地上,松樹和桂樹都很矮小,道路崎嶇險惡。這種描寫增加了對山巒險峻的感知,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在探險中的艱辛。
在詩的結尾,詩人通過晚鐘聲送行人離去的場景,給整首詩營造了一種寧靜而莊重的氛圍。幾聲鐘聲在遙遠的天空中回蕩,給人一種超越塵囂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寺廟環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之美和寧靜寺廟環境的贊美,同時也融入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俗的超越。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孟郊獨特的詩歌才華,具有唐代詩歌的典型特點。
“飛鳥不到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zhōng nán lóng chí sì
游終南龍池寺
fēi niǎo bú dào chù, sēng fáng zhōng nán diān.
飛鳥不到處,僧房終南巔。
lóng zài shuǐ zhǎng bì, yǔ kāi shān gèng xiān.
龍在水長碧,雨開山更鮮。
bù chū bái rì shàng, zuò yī qīng xī biān.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邊。
dì hán sōng guì duǎn, shí xiǎn dào lù piān.
地寒松桂短,石險道路偏。
wǎn qìng sòng guī kè, shù shēng luò yáo tiān.
晚磬送歸客,數聲落遙天。
“飛鳥不到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