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尋雙海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尋雙海眼”全詩
澗咽呂公泉,橋橫蜀道幾。
主人去不歸,山空春事晚。
何時具蔬筍,開門延客飯。
分類:
《題茅山潑墨池慶云庵》劉宰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茅山潑墨池慶云庵》是宋代劉宰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路轉幾山腰,
地尋雙海眼。
澗咽呂公泉,
橋橫蜀道幾。
主人去不歸,
山空春事晚。
何時具蔬筍,
開門延客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茅山潑墨池慶云庵的景象。詩人走過幾座山脈,尋找著雙眼如海的地方。澗水咽喉著呂公泉,橋橫跨在蜀道之上。慶云庵的主人已經離去不歸,山間春景漸漸消逝。詩人思索著何時能夠品嘗到新鮮蔬菜和筍子,期待著開門迎接客人的時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茅山潑墨池慶云庵的景色和氛圍。通過描述山脈的轉折和地勢的變化,詩人給讀者帶來了一種親身經歷的感覺。在描寫水泉和橋梁時,詩人運用了生動的動詞和形容詞,使人們仿佛能夠聽到水流的聲音和感受到橋面的搖擺。在描寫主人離去后的景象時,詩人運用了山空和晚春的形容詞,傳達出一種靜謐和凄涼的氛圍。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美食和客人的期待,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溫馨向往。
這首詩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了山水田園的景色,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實的感受,將讀者帶入了茅山潑墨池慶云庵的景致之中。同時,詩人對于山間寂寞和離別的描繪,以及對美食和人情的向往,使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和對幸福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地尋雙海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máo shān pō mò chí qìng yún ān
題茅山潑墨池慶云庵
lù zhuǎn jǐ shān yāo, dì xún shuāng hǎi yǎn.
路轉幾山腰,地尋雙海眼。
jiàn yàn lǚ gōng quán, qiáo héng shǔ dào jǐ.
澗咽呂公泉,橋橫蜀道幾。
zhǔ rén qù bù guī, shān kōng chūn shì wǎn.
主人去不歸,山空春事晚。
hé shí jù shū sǔn, kāi mén yán kè fàn.
何時具蔬筍,開門延客飯。
“地尋雙海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