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竟不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朝竟不醒”全詩
遺羹真慘愴,分肉尚精明。
玉樹衣難彩,壁巖氈枉青。
英魂千古在,稚子讀書聲。
分類:
《挽妹婿汪汻四首》許月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妹婿汪汻四首》是宋代許月卿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探討了生死、親情和家族責任等主題,以及個人命運與家族傳承之間的關系。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妹婿汪汻四首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遺羹真慘愴,分肉尚精明。
玉樹衣難彩,壁巖氈枉青。
英魂千古在,稚子讀書聲。
譯文:
哪能預知一場疾病帶來的死亡,三朝時光竟然無法將你喚醒。
留下的飯菜真是悲涼,分割肉塊還顯精明。
華麗的衣裝已經失去了光彩,青年時代的壁巖氈也變得蒼白。
你的英勇靈魂永存于世,而稚兒的讀書聲響徹耳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生命的思考。第一句“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表達了作者對妹婿汪汻患病的無奈和惋惜。作者認為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預知性,讓人們無法預料疾病所帶來的死亡。汪汻長期沉睡,三朝時光無法喚醒他,使人感到無比的哀傷。
接下來的兩句“遺羹真慘愴,分肉尚精明”描述了離世者所留下的飯菜和分割的肉塊。這里的“遺羹”和“分肉”暗示了親情和家族責任。作者通過描繪這些細節,表達了對離世者的懷念和對他在家庭中承擔的角色的贊賞。
第四句“玉樹衣難彩,壁巖氈枉青”揭示了汪汻曾經輝煌的一面。玉樹衣和壁巖氈都是指貴重的衣物,但現在已經失去了光彩。這句話傳遞出生命的轉瞬即逝和世事無常的哲理。
最后一句“英魂千古在,稚子讀書聲”表達了對逝者靈魂的敬仰和對家族傳承的重視。逝者的英勇靈魂將永存于世間,而稚子的讀書聲則代表了家族的未來和希望。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親人離世的痛苦和思念,同時也蘊含了對生命和家族責任的深刻思考。通過描繪細節和運用象征手法,詩詞傳遞出生死輪回、親情牽絆和家族傳承的主題,引發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鳴。
“三朝竟不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mèi xù wāng hǔ sì shǒu
挽妹婿汪汻四首
yī jí nǎ zhī sǐ, sān cháo jìng bù xǐng.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yí gēng zhēn cǎn chuàng, fēn ròu shàng jīng míng.
遺羹真慘愴,分肉尚精明。
yù shù yī nán cǎi, bì yán zhān wǎng qīng.
玉樹衣難彩,壁巖氈枉青。
yīng hún qiān gǔ zài, zhì zǐ dú shū shēng.
英魂千古在,稚子讀書聲。
“三朝竟不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