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不得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血不得行”全詩
后路起夜色,前山聞虎聲。
此時游子心,百尺風中旌。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京山行》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京山行》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宛如畫卷的場景,表達了游子離鄉背井的艱辛和內心的愁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眾虻聚病馬,流血不得行。
A swarm of horseflies gathers on sick horses, preventing them from moving freely.
后路起夜色,前山聞虎聲。
Behind, the night falls, and in front, the sound of tigers can be heard.
此時游子心,百尺風中旌。
At this moment, the heart of a traveler is like a flag fluttering in the wind, standing tall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京山行》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意象,將詩人在旅途中的艱辛和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眾虻聚病馬,流血不得行,形象地描繪了旅途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虻蟲寄生在患病的馬匹身上,導致馬匹不得不停下來治療,行進受阻。后路起夜色,前山聞虎聲,詩中描寫了夜幕降臨、黑暗籠罩,以及遠處傳來的虎吼聲,給人一種不安和恐懼感。詩中提到的游子心,百尺風中旌,則象征著游子在困境中的堅定和努力。他的內心像一個百尺高的旗幟,雖然在風中不斷飄揚,卻從未倒下。
整首詩通過描寫景物和運用象征手法,把詩人在旅途中面臨的困難和孤獨感傳達給讀者。詩中并沒有過多情感的抒發,而是通過描繪場景來表達情感,給人一種寂寞、壓抑的感覺。詩人孟郊在這首詩中以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游子離鄉背井的艱辛,以及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整首詩意境深遠,抒發了詩人對游子命運的思考和對堅持不懈奮斗精神的贊頌。
“流血不得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shān xíng
京山行
zhòng méng jù bìng mǎ, liú xiě bù de xíng.
眾虻聚病馬,流血不得行。
hòu lù qǐ yè sè, qián shān wén hǔ shēng.
后路起夜色,前山聞虎聲。
cǐ shí yóu zǐ xīn, bǎi chǐ fēng zhōng jīng.
此時游子心,百尺風中旌。
“流血不得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