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空出秋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澄空出秋素”全詩
迢迢鐵甕城,回首隔蒼霧。
酒簾颺荒市,笳鼓發深戍。
倚逢問舟人,云是新豐路。
籬路雞欲棲,野水牛半流。
不見抱琴人,斜陽在高樹。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新豐道中》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豐道中》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飚卷炎埃,
澄空出秋素。
迢迢鐵甕城,
回首隔蒼霧。
酒簾颺荒市,
笳鼓發深戍。
倚逢問舟人,
云是新豐路。
籬路雞欲棲,
野水牛半流。
不見抱琴人,
斜陽在高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色壯麗而寂寥的場景。長飚卷起炎熱的塵埃,在澄凈的秋天顯得格外清澈。遠遠的是一座鐵甕城,回首望去,被蒼霧所隔絕。酒簾飄動在荒涼的市場上,笳鼓聲傳遍深沉的邊防。在這里,詩人偶遇了一個船夫,詢問他是否知道通向新豐的路。籬笆邊的雞兒想要歸巢,野水中的水牛半浸其中。然而,詩人沒有見到抱著琴的人,只看到夕陽斜照在高高的樹梢上。
賞析:
這首詩以清麗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幽靜而壯美的景象。通過獨特的描寫手法,詩人將大自然的景色與人的活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長飚卷起的炎熱塵埃與澄凈的秋天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秋天的清新和明朗。鐵甕城的存在增加了詩中的神秘感和遙遠感,蒼霧阻隔的畫面也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酒簾飄動、笳鼓發出的聲音,使整個場景更加生動起來,同時也表達了戍邊的辛勞和堅守。詩中的船夫成為詩人尋找新豐之路的向導,彰顯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和交流。籬笆邊的雞兒、野水中的水牛,以及缺席的抱琴人,都為詩詞增添了一種寂寥和孤寂的情感。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生活中的寂靜和孤獨,給人以深思和遐想之感。
“澄空出秋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fēng dào zhōng
新豐道中
zhǎng biāo juǎn yán āi, chéng kōng chū qiū sù.
長飚卷炎埃,澄空出秋素。
tiáo tiáo tiě wèng chéng, huí shǒu gé cāng wù.
迢迢鐵甕城,回首隔蒼霧。
jiǔ lián yáng huāng shì, jiā gǔ fā shēn shù.
酒簾颺荒市,笳鼓發深戍。
yǐ féng wèn zhōu rén, yún shì xīn fēng lù.
倚逢問舟人,云是新豐路。
lí lù jī yù qī, yě shuǐ niú bàn liú.
籬路雞欲棲,野水牛半流。
bú jiàn bào qín rén, xié yáng zài gāo shù.
不見抱琴人,斜陽在高樹。
“澄空出秋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