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在經聲通老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堂在經聲通老石”全詩
瓊田萬頃山如涌,鐵壁千尋泉自飛。
堂在經聲通老石,樓開塔影落秋衣。
千年幽獨嗟誰氏,斷刻苔深帶夕暉。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虎丘寺》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虎丘寺》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突兀僧房倚翠微,
金精幻虎霸圖非。
瓊田萬頃山如涌,
鐵壁千尋泉自飛。
這首詩詞描繪了虎丘寺的景色。僧房突兀地依靠在婆娑翠竹之間,金色的虎像栩栩如生,仿佛要統治整個寺廟。廣袤的瓊田仿佛是山水涌動,鐵壁上的泉水從千尋之高自由飛濺。
堂在經聲通老石,
樓開塔影落秋衣。
千年幽獨嗟誰氏,
斷刻苔深帶夕暉。
詩人描述說,廟堂中經書的聲音穿過古老的石頭,樓閣之間塔影倒映在秋天的衣裳上。千年來,這座幽靜的寺廟無人問津,默默嗟嘆著,苔蘚深厚,邊緣還帶有夕陽的余暉。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虎丘寺的景色,展現了山寺的寧靜和古老的氛圍。作者用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將山水與人文融合在一起,表達了對幽寂寺廟的思考和贊美。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的交融,詩詞展現了宋代文人對大自然和人類文明的獨特感悟。
“堂在經聲通老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ǔ qiū sì
虎丘寺
tū wù sēng fáng yǐ cuì wēi, jīn jīng huàn hǔ bà tú fēi.
突兀僧房倚翠微,金精幻虎霸圖非。
qióng tián wàn qǐng shān rú yǒng, tiě bì qiān xún quán zì fēi.
瓊田萬頃山如涌,鐵壁千尋泉自飛。
táng zài jīng shēng tōng lǎo shí, lóu kāi tǎ yǐng luò qiū yī.
堂在經聲通老石,樓開塔影落秋衣。
qiān nián yōu dú jiē shuí shì, duàn kè tái shēn dài xī huī.
千年幽獨嗟誰氏,斷刻苔深帶夕暉。
“堂在經聲通老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