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鷗欲近如招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沙鷗欲近如招隱”全詩
落日漁舟吹遠笛,斷煙戍屋帶荒城。
沙鷗欲近如招隱,關樹無多亦厭兵。
卻憶鶯花亭外路,太平簫鼓沸春聲。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栝城》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栝城》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寒芒曾動少微星,
一水溶溶疊嶂橫。
落日漁舟吹遠笛,
斷煙戍屋帶荒城。
沙鷗欲近如招隱,
關樹無多亦厭兵。
卻憶鶯花亭外路,
太平簫鼓沸春聲。
詩意:
《栝城》以自然景物刻畫出一幅山水江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和對戰火蹂躪帶來的痛苦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和平與寧靜的向往,以及對戰亂和苦難的厭惡。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展示了江南地區的山水美景。詩詞開篇描繪了寒芒曾經點亮微弱的星星,表達了歲月更迭的感慨。接著,描繪了一條水流平緩、山巒起伏的景象,給人以寬廣和恢弘之感。
下半首的描寫則轉向人文環境,詩人以落日時分,漁舟吹奏遠方的笛聲,煙霧籠罩的戍樓和廢棄的城池來表達戰亂帶來的痛苦和荒涼。沙鷗想要靠近人類,但卻像在招手示意一般躲避,顯示了人心的疲憊和對戰亂的厭惡。
最后兩句詩將視線轉向鶯花亭外的小徑,回憶起春日里太平時節的歡聲笑語,簫鼓之聲沸騰,給人以歡快和安寧的感覺。這是詩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對戰亂所帶來的痛苦的反思。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描繪,以及對戰亂和和平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亂的厭惡之情,體現了林景熙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沙鷗欲近如招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 chéng
栝城
hán máng céng dòng shǎo wēi xīng, yī shuǐ róng róng dié zhàng héng.
寒芒曾動少微星,一水溶溶疊嶂橫。
luò rì yú zhōu chuī yuǎn dí, duàn yān shù wū dài huāng chéng.
落日漁舟吹遠笛,斷煙戍屋帶荒城。
shā ōu yù jìn rú zhāo yǐn, guān shù wú duō yì yàn bīng.
沙鷗欲近如招隱,關樹無多亦厭兵。
què yì yīng huā tíng wài lù, tài píng xiāo gǔ fèi chūn shēng.
卻憶鶯花亭外路,太平簫鼓沸春聲。
“沙鷗欲近如招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二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