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吳人在采蓮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沼吳人在采蓮舟”全詩
百練不須歐冶劍,沼吳人在采蓮舟。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右若耶溪》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右若耶溪》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右若耶溪,晴峰上無數蘸清流,柔美而寒冷,宛如六月的秋天。這里的水流縱橫交錯,如同百練般細膩,但并不需要鑄造得像歐冶劍那樣鋒利。在這片水域里,吳地的人們正在采蓮的小船上忙碌著。
這首詩以描繪右若耶溪的景色為主題,通過描述溪水的清澈和流動,表達出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之情。晴峰上的無數溪流形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其中的比喻手法也很巧妙,將水流比作百練,既展現了水流的細膩和純凈,又暗示了水的柔軟和溫潤。作者通過這些描寫,傳遞出一種秋意盎然的氛圍,使人感受到大自然中變幻多姿的美好。
詩中提到的采蓮舟和沼吳人則給詩篇增添了一絲生活氣息。采蓮是古代的一種傳統活動,而吳地是指江南地區,因此這里也體現了作者對家鄉和日常生活的眷戀之情。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巧妙的比喻,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林景熙的詩歌才華和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景物的深入觀察和細致入微的感受,同時也能領略到作者對家鄉和生活的情感表達。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載體,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細細品味之中領悟到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的和諧共生。
“沼吳人在采蓮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shān shí yǒng hé dèng mù xīn yòu ruò yé xī
陶山十詠和鄧牧心·右若耶溪
qíng fēng wú shù zhàn qīng liú, yǎo tiǎo hán shēng liù yuè qiū.
晴峰無數蘸清流,窈窕寒生六月秋。
bǎi liàn bù xū ōu yě jiàn, zhǎo wú rén zài cǎi lián zhōu.
百練不須歐冶劍,沼吳人在采蓮舟。
“沼吳人在采蓮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