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韓有客氣益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報韓有客氣益豪”全詩
道傍灑淚沾白袍,易水日落風悲號。
督亢圖窮見寶刀,秦皇繞殿呼且逃。
力脫虎口爭秋毫,荊卿倚柱笑不咷。
身就斧锧甘腴膏,報韓有客氣益豪。
十日大索徒為勞,荊卿荊卿嗟爾曹!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易水行》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易水行》是明代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一系列悲壯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淪陷和個人命運的憂憤之情。
詩中的譯文如下:
田光刎頭如拔毛,
于期血射秦云高。
道傍灑淚沾白袍,
易水日落風悲號。
督亢圖窮見寶刀,
秦皇繞殿呼且逃。
力脫虎口爭秋毫,
荊卿倚柱笑不咷。
身就斧锧甘腴膏,
報韓有客氣益豪。
十日大索徒為勞,
荊卿荊卿嗟爾曹!
《易水行》通過描繪田光刎頭、于期血射、易水日落等一系列悲壯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淪陷和個人命運的憂憤之情。詩中的形象描寫犀利而生動,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激蕩和痛苦。
詩中的主人公荊卿面對困境,毫不退縮,以頑強的意志和勇氣與敵人抗爭。他表現出對國家命運的忠誠和對個人尊嚴的執著追求。作者通過荊卿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于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的關切,同時展現了一個英勇堅毅的形象。
整首詩以易水為背景,易水日落的景象與主人公的悲憤情緒相呼應,形成了一種凄涼和悲壯的氛圍。通過描寫易水的景色和主人公的行動,詩中展現了作者對于時局的反思和對于個人命運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其悲壯的情感和犀利的描寫方式,使讀者產生共鳴。它展現了作者對于國家淪陷和個人命運的憂憤之情,同時通過主人公的形象表達了對于勇敢堅毅精神的贊頌。《易水行》以其深刻的詩意和豐富的賞析價值,成為了明代文學中的一顆璀璨之星。
“報韓有客氣益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shuǐ xíng
易水行
tián guāng wěn tóu rú bá máo, yú qī xuè shè qín yún gāo.
田光刎頭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dào bàng sǎ lèi zhān bái páo, yì shuǐ rì luò fēng bēi hào.
道傍灑淚沾白袍,易水日落風悲號。
dū kàng tú qióng jiàn bǎo dāo, qín huáng rào diàn hū qiě táo.
督亢圖窮見寶刀,秦皇繞殿呼且逃。
lì tuō hǔ kǒu zhēng qiū háo, jīng qīng yǐ zhù xiào bù táo.
力脫虎口爭秋毫,荊卿倚柱笑不咷。
shēn jiù fǔ zhì gān yú gāo, bào hán yǒu kè qì yì háo.
身就斧锧甘腴膏,報韓有客氣益豪。
shí rì dà suǒ tú wèi láo, jīng qīng jīng qīng jiē ěr cáo!
十日大索徒為勞,荊卿荊卿嗟爾曹!
“報韓有客氣益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