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蠅斐錦難為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營蠅斐錦難為忠”全詩
先取廷玉后仆固,牙旗鋋地高掣空。
將軍號令如雷風,逆賊夜散潼關東,元功獨冠中興中,營
蠅斐錦難為忠,空令憤死田神功。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河陽戰》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陽戰》是明代作家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戰爭為背景,描繪了戰場上裨將退、元帥怒的情景,以及將軍號令如雷風,逆賊夜散潼關東的英勇場面。詩中還表達了將軍的孤獨與忠誠,以及對功績被忽視的憤懣之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河陽戰
裨將退,元帥怒。
先取廷玉后仆固,
牙旗鋋地高掣空。
將軍號令如雷風,
逆賊夜散潼關東,
元功獨冠中興中,
營蠅斐錦難為忠,
空令憤死田神功。
詩意和賞析:
《河陽戰》通過描繪戰場上的英勇壯舉,展現了李東陽對戰爭的理解和思考。詩中的裨將和元帥分別代表了戰場上的小將和軍隊的最高指揮官。裨將退的情景表達了戰場上的困難和掙扎,而元帥的怒火則凸顯了對戰局的緊迫和不滿。
詩中描繪了戰場上的緊張氣氛,將軍的號令如雷風,顯示了將軍的威嚴和決斷力。逆賊夜散潼關東的描寫表現了將軍的英勇無畏和對敵人的追擊,彰顯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勇武精神。
詩中還表達了將軍的孤獨與忠誠。元功獨冠中興中的句子暗示了將軍在戰場上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但他的功績卻被忽視和輕視,使他感到無比憤懣。營蠅斐錦難為忠的表達,意味著在權力斗爭和政治環境中,忠誠和奉獻往往難以得到應有的回報。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刻畫了戰場上的緊張氛圍和將軍的英勇形象,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忠誠和奉獻被辜負的憤懣之情。通過對戰爭的描寫,詩詞展現了人性中的勇敢、無奈和對正義的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營蠅斐錦難為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áng zhàn
河陽戰
pí jiàng tuì, yuán shuài nù.
裨將退,元帥怒。
xiān qǔ tíng yù hòu pū gù, yá qí chán dì gāo chè kōng.
先取廷玉后仆固,牙旗鋋地高掣空。
jiāng jūn hào lìng rú léi fēng, nì zéi yè sàn tóng guān dōng, yuán gōng dú guān zhōng xīng zhōng, yíng
將軍號令如雷風,逆賊夜散潼關東,元功獨冠中興中,營
yíng fěi jǐn nán wéi zhōng, kōng lìng fèn sǐ tián shén gōng.
蠅斐錦難為忠,空令憤死田神功。
“營蠅斐錦難為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