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同握雪愁先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輕同握雪愁先碎”全詩
輕同握雪愁先碎,細比餐冰聽卻無。
郭北芳菲懷故里,江南風味憶西湖。
渴塵此夜消應盡,未羨金莖與玉壺。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賜藕》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賜藕》是明代詩人李東陽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觀賞花卉時的心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只向名花看畫圖,
忽驚仙骨在泥涂。
輕同握雪愁先碎,
細比餐冰聽卻無。
郭北芳菲懷故里,
江南風味憶西湖。
渴塵此夜消應盡,
未羨金莖與玉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觀賞名花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詩中的名花可能象征著美好的事物或人,詩人將其比作畫圖,暗示他只能遠觀,無法親近和擁有。
詩的第二句“忽驚仙骨在泥涂”,表現了詩人在觀賞花卉時突然感到驚訝,暗示他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了超凡的美。這里的“仙骨”可能指的是花卉的細膩和精致,而“泥涂”則象征著平凡和世俗。
接下來的兩句“輕同握雪愁先碎,細比餐冰聽卻無”,通過對比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孤寂。詩人輕輕觸摸雪花,愁苦瞬間破碎;細細品味冰塊,卻無法聽到其中的聲音。這些形象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敏感和細膩。
接下來的兩句“郭北芳菲懷故里,江南風味憶西湖”,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美食的思念。郭北是指北方的地方,芳菲指的是花的芬芳。詩人懷念著故鄉的風景和氣味,特別是對西湖的回憶,這些回憶使他更加思念家鄉。
最后兩句“渴塵此夜消應盡,未羨金莖與玉壺”,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漠和超脫。詩人用“渴塵”形容自己,意味著他對塵世的渴望已經消逝。他并不羨慕金錢和寶貴之物,因為這些東西對于他來說并不重要。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泊態度,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花卉的描繪和象征的運用,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反思和對內心境界的追求。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超越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輕同握雪愁先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ǒu
賜藕
zhǐ xiàng míng huā kàn huà tú, hū jīng xiān gǔ zài ní tú.
只向名花看畫圖,忽驚仙骨在泥涂。
qīng tóng wò xuě chóu xiān suì, xì bǐ cān bīng tīng què wú.
輕同握雪愁先碎,細比餐冰聽卻無。
guō běi fāng fēi huái gù lǐ, jiāng nán fēng wèi yì xī hú.
郭北芳菲懷故里,江南風味憶西湖。
kě chén cǐ yè xiāo yīng jǐn, wèi xiàn jīn jīng yǔ yù hú.
渴塵此夜消應盡,未羨金莖與玉壺。
“輕同握雪愁先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