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深處一茅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翠微深處一茅亭”全詩
高臺地迥秋先至,古榻僧閑晝亦扃。
詩思更隨流水遠,醉魂還為碧山醒。
憑虛試徹凌云調,應有游人下界聽。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西山(三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山(三首)》是明代詩人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通過描繪西山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贊美與感慨。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望盡孤云入杳冥,
遠遠望去,孤獨的云彩消失在遙遠的天邊,
翠微深處一茅亭。
在郁郁蔥蔥的山谷深處,矗立著一座茅亭。
高臺地迥秋先至,
高高的臺地上,秋天先來到這里,
古榻僧閑晝亦扃。
古老的榻上,僧人閑逸地度過白晝。
詩思更隨流水遠,
詩意隨著流水向遠方流去,
醉魂還為碧山醒。
醉醺醺的心靈在碧山的召喚下蘇醒。
憑虛試徹凌云調,
憑借虛幻的想象,試圖領悟凌云調,
應有游人下界聽。
或許會有游人從塵世中來欣賞。
這首詩詞以西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展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超越塵世的情懷。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孤云、翠微、高臺等,將讀者帶入了一幅幽靜祥和的山水畫卷。通過對孤云消失、秋日來臨、僧人閑逸等景象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詞中還展現了作者的思考與遐想。作者在流水聲中隨波逐流,思緒也隨之深入遠方。他的內心在碧山的召喚下蘇醒,醉魂被山水所喚醒,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順應與融入,以及對詩意的追求。最后,作者希望自己的凌云調能夠引起來自塵世的聽者,以此傳達自己對山水之美的領悟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超越塵世的向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詩詞給人以寧靜、深遠的感受,在讀者心中勾勒出一幅幽靜美好的山水畫卷,同時也引發人們對自然、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翠微深處一茅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shān sān shǒu
西山(三首)
wàng jǐn gū yún rù yǎo míng, cuì wēi shēn chù yī máo tíng.
望盡孤云入杳冥,翠微深處一茅亭。
gāo tái dì jiǒng qiū xiān zhì, gǔ tà sēng xián zhòu yì jiōng.
高臺地迥秋先至,古榻僧閑晝亦扃。
shī sī gèng suí liú shuǐ yuǎn, zuì hún hái wèi bì shān xǐng.
詩思更隨流水遠,醉魂還為碧山醒。
píng xū shì chè líng yún diào, yīng yǒu yóu rén xià jiè tīng.
憑虛試徹凌云調,應有游人下界聽。
“翠微深處一茅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