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為談經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頭為談經白”全詩
頭為談經白,家因好客貧。
欲銘貞曜墓,來哭廣成真。
俯仰南湖月,瑤琴鎖碧塵。
分類:
《哭林止庵》艾性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林止庵》是宋代艾性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林止庵的老人們,如今都成了九原的人。
他們頭發已經白了,常年以來家境貧寒,卻因好客而聞名。
我想銘記貞曜的墓,前來哭泣廣成真。
低頭仰望著南湖上的明月,瑤琴卻被塵土所封鎖。
詩意:
這首詩詞以艾性夫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對林止庵的哀思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之情。林止庵是一個虔誠修道的地方,艾性夫在描繪止庵老人們的形象時,表達了他們曾經的修行和奉獻之美。然而,時光流轉,老人們已經離開止庵,艾性夫感嘆著時光的變遷和人事的離散。他提到了貞曜和廣成真,可能是止庵的重要人物,他們的離去令艾性夫倍感悲傷。最后,艾性夫通過描繪南湖上的明月和被塵土所封鎖的瑤琴,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寂和思緒的飄渺。
賞析:
《哭林止庵》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林止庵和當中的老人們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形象描繪生動而貼切,通過描寫白發蒼蒼的老人們和他們貧寒卻好客的生活狀態,表現了他們的修行精神和善良的品質。同時,詩中的哭泣和銘記,透露出作者對逝去時光和人事變遷的悲傷和留戀之情。最后兩句描繪了南湖上的明月和被塵土封鎖的瑤琴,以意象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緒的迷離。整首詩以樸素而感人的語言,展現了對逝去歲月和人世滄桑的深情思緒,引發讀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更迭的共鳴和思考。
“頭為談經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lín zhǐ ān
哭林止庵
zhǐ ān zhū lǎo xíng, jīn rì jiǔ yuán rén.
止庵諸老行,今日九原人。
tóu wèi tán jīng bái, jiā yīn hào kè pín.
頭為談經白,家因好客貧。
yù míng zhēn yào mù, lái kū guǎng chéng zhēn.
欲銘貞曜墓,來哭廣成真。
fǔ yǎng nán hú yuè, yáo qín suǒ bì chén.
俯仰南湖月,瑤琴鎖碧塵。
“頭為談經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