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助江聲白晝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助江聲白晝雷”全詩
浪高峰頂青天雪,風助江聲白晝雷。
勢欲上時掀海立,怒無泄處觸山回。
世間亡國知多少,誰似靈胥恨未灰。
分類:
《觀潮》艾性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潮》是宋代艾性夫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潮水的浩渺壯觀以及作者對時局的感慨之情。以下是對《觀潮》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觀賞潮水,按照潮汐規律,神奇地逆流而上,魚和龍翻騰起舞,爭斗不休。波浪高聳如山峰,頂天立地,仿佛青天覆蓋下的飄雪;風助長江的聲音,如同白晝的雷鳴。潮水的勢頭欲沖上海岸,掀起滔天巨浪,憤怒無處可泄,只能沖擊山峰后退。在世間,有多少國家因故亡于戰亂,誰能像靈胥一樣,懷有對國家的深深恨意仍未消散。
詩意:
《觀潮》以潮汐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波瀾壯闊的潮水以及其帶來的震撼力,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思考和感慨。潮水的浩渺、洶涌和無法遏制的勢頭,象征著歷史的潮流和國家的命運。詩人以此喻示時代的變遷和政治的動蕩,表達了對戰亂帶來的苦痛和對國家的憂慮。
賞析:
《觀潮》通過對潮水景象的描繪,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同時融合了對時局的思考。詩人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潮水逆流而上的奇觀,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潮汐的磅礴力量。波浪高聳如山峰,青天覆蓋下仿佛飄雪,風聲如同白晝的雷鳴,這些形象的描繪賦予了詩詞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
詩人通過潮水的形象,抒發了自己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潮水的勢頭愈發洶涌,欲沖上海岸,卻無法找到泄洪的出口,只能撞擊山峰后退。這一景象象征著時局的動蕩和政治的困境,揭示了社會不安定的局面以及危機四伏的現實。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亡國的悲痛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以靈胥的形象凸顯了作者對國家的深情厚意。
總的來說,艾性夫的《觀潮》通過對潮汐景象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景觀,并以此寄托了對時局的思考和對國家的憂慮。這首詩以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含義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思考,是一首具有時代感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風助江聲白晝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cháo
觀潮
àn jié bō shén nì shuǐ lái, yú lóng xiān wǔ dòu cuī wéi.
按節波神逆水來,魚龍掀舞斗崔嵬。
làng gāo fēng dǐng qīng tiān xuě, fēng zhù jiāng shēng bái zhòu léi.
浪高峰頂青天雪,風助江聲白晝雷。
shì yù shàng shí xiān hǎi lì, nù wú xiè chù chù shān huí.
勢欲上時掀海立,怒無泄處觸山回。
shì jiān wáng guó zhī duō shǎo, shuí shì líng xū hèn wèi huī.
世間亡國知多少,誰似靈胥恨未灰。
“風助江聲白晝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