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逢知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聲逢知音”全詩
正聲逢知音,愿出大樸中。
知音不韻俗,獨立占古風。
忽掛觸邪冠,逮逐南飛鴻。
肅肅太守章,明明華轂熊。
商山無平路,楚水有驚潈。
日月千里外,光陰難載同。
新愁徒自積,良會何由通。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送盧虔端公守復州》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盧虔端公守復州
師曠聽群木,自然識孤桐。
正聲逢知音,愿出大樸中。
知音不韻俗,獨立占古風。
忽掛觸邪冠,逮逐南飛鴻。
肅肅太守章,明明華轂熊。
商山無平路,楚水有驚潈。
日月千里外,光陰難載同。
新愁徒自積,良會何由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孟郊送別盧虔端公前往復州的作品。詩中以清新純粹的語言表達了對盧虔端公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首先,詩人孟郊以師曠(古代音樂家)聽群木(百木之聲)自然而然地辨認出孤桐的聲音為開場。這里通過描繪自然界的聲音來暗示孟郊對盧虔端公的了解和贊賞。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盧虔端公的才華和正直的聲音能夠被知音所接納并脫穎而出,突破平庸的境地。知音指的是欣賞詩人才華的人,這里暗指希望盧虔端公能夠得到真正懂得欣賞他的人的認可。
第三段,詩人表達了對盧虔端公獨立不倚附于俗世的態度的贊賞,他堅守古代的風范,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觸邪冠指的是不受邪惡勢力的影響,堅守正道。
最后兩句寫盧虔端公離去的情景,描繪了他莊嚴肅穆的形象,如同華轂熊(古代車轅上裝飾的熊形物)般明亮耀眼。商山無平路,楚水有驚潈,形象地描繪了他所面臨的困難和艱險。
整首詩通過對盧虔端公的贊美和祝福,表達了孟郊對他的崇敬和思念之情。詩中展示了詩人對盧虔端公品德和才華的贊賞,以及詩人對友誼和相聚的期待。
“正聲逢知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ú qián duān gōng shǒu fù zhōu
送盧虔端公守復州
shī kuàng tīng qún mù, zì rán shí gū tóng.
師曠聽群木,自然識孤桐。
zhèng shēng féng zhī yīn, yuàn chū dà pǔ zhōng.
正聲逢知音,愿出大樸中。
zhī yīn bù yùn sú, dú lì zhàn gǔ fēng.
知音不韻俗,獨立占古風。
hū guà chù xié guān, dǎi zhú nán fēi hóng.
忽掛觸邪冠,逮逐南飛鴻。
sù sù tài shǒu zhāng, míng míng huá gǔ xióng.
肅肅太守章,明明華轂熊。
shāng shān wú píng lù, chǔ shuǐ yǒu jīng zong.
商山無平路,楚水有驚潈。
rì yuè qiān lǐ wài, guāng yīn nán zài tóng.
日月千里外,光陰難載同。
xīn chóu tú zì jī, liáng huì hé yóu tōng.
新愁徒自積,良會何由通。
“正聲逢知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