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發吹松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櫛發吹松陰”全詩
細雨整短蓑,斜陽擫長笛。
采花艷兩髻,挾草暖雙腋。
款款跨牛歸,蒼山暮煙碧。
分類:
《牧童》艾性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牧童》是宋代詩人艾性夫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牧童的場景,展現了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生。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櫛發吹松陰,
梳理頭發,吹拂松樹的陰涼。
坦腹睨巖石。
赤膊著軀干,凝視著巖石。
細雨整短蓑,
輕細的雨滴整理著他的短蓑衣。
斜陽擫長笛。
斜陽下手指撥動長笛。
采花艷兩髻,
采摘鮮花裝飾著他的兩髻發髻。
挾草暖雙腋。
懷抱著草束取暖,雙腋溫暖。
款款跨牛歸,
慢慢地騎著牛回家。
蒼山暮煙碧。
蒼山中央夕陽下的煙霧蒼茫。
《牧童》通過對牧童生活的描繪,展現了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融的景象。牧童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他們的生活與自然息息相關。詩中的牧童悠然自得,不受世俗束縛,他們適應著自然的變化,與風景融為一體。牧童的形象表達了自然的純樸和寧靜,他們的自由自在也在詩中得以體現。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牧童與自然相伴的美好景象。牧童悠閑地吹拂著松樹的陰涼,凝視著巖石,與自然相互交融。他們穿梭在雨中,細細地整理著衣物,用悠長的笛聲與斜陽相伴。采花、挾草,展現了牧童與自然的親密關系。最后,他們慢慢地騎著牛歸家,蒼山中央的夕陽與煙霧映襯出一幅寧靜而壯美的畫面。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和人類和諧相處的向往和贊美。它讓讀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與寧靜,以及牧童純樸自由的生活態度。通過細節的描繪,詩人艾性夫創造了一個美麗的田園景象,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櫛發吹松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tóng
牧童
zhì fā chuī sōng yīn, tǎn fù nì yán shí.
櫛發吹松陰,坦腹睨巖石。
xì yǔ zhěng duǎn suō, xié yáng yè cháng dí.
細雨整短蓑,斜陽擫長笛。
cǎi huā yàn liǎng jì, xié cǎo nuǎn shuāng yè.
采花艷兩髻,挾草暖雙腋。
kuǎn kuǎn kuà niú guī, cāng shān mù yān bì.
款款跨牛歸,蒼山暮煙碧。
“櫛發吹松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