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巖下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有巖下桂”全詩
自悲道路人,暫宿空閑堂。
孤燭讓清晝,紗巾斂輝光。
高僧積素行,事外無剛強。
我有巖下桂,愿為爐中香。
不惜青翠姿,為君揚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渾黃。
且將琉璃意,凈綴芙蓉章。
明日還獨行,羈愁來舊腸。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憩淮上觀公法堂》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憩淮上觀公法堂》是唐代孟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動覺日月短,
靜知時歲長。
自悲道路人,
暫宿空閑堂。
孤燭讓清晝,
紗巾斂輝光。
高僧積素行,
事外無剛強。
我有巖下桂,
愿為爐中香。
不惜青翠姿,
為君揚芬芳。
淮水色不污,
汴流徒渾黃。
且將琉璃意,
凈綴芙蓉章。
明日還獨行,
羈愁來舊腸。
詩意:
這首詩以淮河畔的一座法堂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對光陰短暫和歲月流逝的感慨。詩人感嘆時間的快速流逝,意識到歲月的長久。他在法堂中暫時停留,思考著路上行走的行人的命運。在法堂中,他放下了紛擾的世俗,以孤燭的微光代替白晝的明亮,用紗巾掩蓋光芒。詩人贊美了高僧們的清凈修行,他們超脫了世俗的紛擾,沒有過多的執著和堅持。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像法堂下的桂樹一樣,雖然在巖石下不被人見,但愿意為他人帶來香氣。他不計較自己的美麗形態,只愿為他人散發芬芳。詩中也提到了淮河的清澈和汴水的渾濁,以及將寶石般的意境凈化并點綴在芙蓉花上。最后,詩人表示明天將繼續獨自行走,舊有的憂愁又將縈繞心頭。
賞析:
《憩淮上觀公法堂》通過描繪法堂和借物抒發情感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詩人將自己暫居法堂的經歷與人生對比,感嘆時光的短暫和歲月的長久。他將自己與世俗的紛擾分離開來,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詩中的桂樹象征著詩人自己,他愿意將自己的美麗和芳香奉獻給他人,不計較得失和名利。通過描繪淮河的清澈和汴水的渾濁,以及將寶石意境凈化并點綴在芙蓉花上的形象,詩人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寓意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我有巖下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ì huái shàng guān gōng fǎ táng
憩淮上觀公法堂
dòng jué rì yuè duǎn, jìng zhī shí suì zhǎng.
動覺日月短,靜知時歲長。
zì bēi dào lù rén, zàn sù kòng xián táng.
自悲道路人,暫宿空閑堂。
gū zhú ràng qīng zhòu, shā jīn liǎn huī guāng.
孤燭讓清晝,紗巾斂輝光。
gāo sēng jī sù xíng, shì wài wú gāng qiáng.
高僧積素行,事外無剛強。
wǒ yǒu yán xià guì, yuàn wèi lú zhōng xiāng.
我有巖下桂,愿為爐中香。
bù xī qīng cuì zī, wèi jūn yáng fēn fāng.
不惜青翠姿,為君揚芬芳。
huái shuǐ sè bù wū, biàn liú tú hún huáng.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渾黃。
qiě jiāng liú lí yì, jìng zhuì fú róng zhāng.
且將琉璃意,凈綴芙蓉章。
míng rì hái dú xíng, jī chóu lái jiù cháng.
明日還獨行,羈愁來舊腸。
“我有巖下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