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乘初莫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負乘初莫責”全詩
滿朝愕相視,蓋是時所無。
負乘初莫責,循墻乃當誅。
古書若盡人,夫子實欺予。
分類:
《蔡光祿》晁公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蔡光祿》是宋代晁公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頭的蔡光祿,不愿意拜見司徒。
滿朝的人們愕然相視,因為這樣的情況很罕見。
背負車輪初次不被責備,但沿墻行走卻會被處決。
古書中所寫的人物,孔子實際上欺騙了我。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叫蔡光祿的老人,他拒絕向司徒(高官)行禮。這個舉動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引起了朝廷中眾人的驚訝和困惑。詩中還提到,盡管蔡光祿在背負車輪時并未受到責備,但他沿墻行走的行為卻被視為叛逆,最終遭到了處決。最后兩句表達了晁公溯對古書中描述的偉大人物孔子的質疑,認為孔子實際上欺騙了他。
賞析:
《蔡光祿》這首詩詞通過描寫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物及其遭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權力結構。蔡光祿拒絕行禮的舉動表明他對官僚體制和儀式主義的反叛態度,他愿意冒著風險堅持自己的信念。這種背離常規的行為引起了滿朝官員的愕然和困惑,突顯了當時社會對權威和等級制度的高度重視。
詩中的反諷之處體現在蔡光祿背負車輪未受責備,卻因沿墻行走而被視為叛逆,最終受到嚴懲。這種荒謬的處境暗示了當時社會中權力任意濫用和不公正的現象。
最后兩句揭示了晁公溯對古書中偉大人物孔子的懷疑態度。他認為孔子在古書中被描述得很偉大,但實際上可能存在欺騙他們的情況。這種懷疑反映了晁公溯對傳統觀念和權威的質疑,表達了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特定人物及其遭遇的描寫,折射出宋代社會的局限和不公,以及作者對現實的思考和質疑,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味。
“負乘初莫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ài guāng lù
蔡光祿
bái tóu cài guāng lù, bù kěn bài sī tú.
白頭蔡光祿,不肯拜司徒。
mǎn cháo è xiāng shì, gài shì shí suǒ wú.
滿朝愕相視,蓋是時所無。
fù chéng chū mò zé, xún qiáng nǎi dāng zhū.
負乘初莫責,循墻乃當誅。
gǔ shū ruò jìn rén, fū zǐ shí qī yǔ.
古書若盡人,夫子實欺予。
“負乘初莫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