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得昆吾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得昆吾切”全詩
大冬劇嚴凝,厚地愈融結。
崢嶸成層冰,千歲終不滅。
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闕。
初非人磨礲,真是天剞劂。
形模如圭長,顏色逾玉潔。
巨細皆晶熒,青里俱洞澈。
或疑普賢化,誰得昆吾切。
太陽一照曜,神光時發越。
誠宜置宴坐,相伴修白業。
可配寒露壺,清泠濯明月。
分類:
《謝王元才見惠峨嵋山菩薩石》晁公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王元才見惠峨嵋山菩薩石》是宋代晁公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光明山久已聞名,山下覆蓋著太古的雪。嚴寒的冬天使冰雪更加凝結,地面越發厚實。冰雪層層堆疊,千年來未曾融化。一個野翁因為荒山而來,偶然發現了這塊巨石。這并非是人工雕琢的作品,而是上天的杰作。它的形狀像一塊長方形的玉石,顏色更加潔白。巨大的石塊散發著晶瑩的光芒,透過石塊可以看到清澈的青色。有人懷疑這是普賢菩薩的化身,但是誰能真正理解它的來歷呢?太陽一照耀,神光時而閃爍。我們應該擺宴款待它,與它一同修行追求純潔的道德。可以將清涼的露水盛入壺中,用來洗滌明亮的月光。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謝王元才在光明山下發現了一塊巨大的菩薩石。作者通過對石頭的描繪和贊美,表達了對這塊石頭的敬仰和欽佩之情。石頭形狀規整,顏色潔白,散發出晶瑩的光芒,給人以神秘而莊嚴的感覺。作者將其比喻為天然的杰作,使人產生一種仰視和敬畏之情。在作者看來,這塊石頭或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有著神圣的意義。作者呼吁人們應該以宴會的方式款待這塊石頭,與它一同修行追求純潔和清凈的境界。最后,作者以壺中盛露的方式來象征水洗心靈,使人們能夠獲得明凈和智慧。
整首詩詞通過對菩薩石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敬畏和對精神追求的向往。通過對石頭的贊美,表達了對純潔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倡導人們以修行的心態面對世界。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相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誰得昆吾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wáng yuán cái jiàn huì é méi shān pú sà shí
謝王元才見惠峨嵋山菩薩石
jiǔ wén guāng míng shān, xià yǒu tài gǔ xuě.
久聞光明山,下有太古雪。
dà dōng jù yán níng, hòu dì yù róng jié.
大冬劇嚴凝,厚地愈融結。
zhēng róng chéng céng bīng, qiān suì zhōng bù miè.
崢嶸成層冰,千歲終不滅。
yě wēng yīn zhǔ huāng, dé cǐ zǒu chéng què.
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闕。
chū fēi rén mó lóng, zhēn shì tiān jī jué.
初非人磨礲,真是天剞劂。
xíng mó rú guī zhǎng, yán sè yú yù jié.
形模如圭長,顏色逾玉潔。
jù xì jiē jīng yíng, qīng lǐ jù dòng chè.
巨細皆晶熒,青里俱洞澈。
huò yí pǔ xián huà, shuí dé kūn wú qiè.
或疑普賢化,誰得昆吾切。
tài yáng yī zhào yào, shén guāng shí fā yuè.
太陽一照曜,神光時發越。
chéng yí zhì yàn zuò, xiāng bàn xiū bái yè.
誠宜置宴坐,相伴修白業。
kě pèi hán lù hú, qīng líng zhuó míng yuè.
可配寒露壺,清泠濯明月。
“誰得昆吾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