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皆在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反求皆在我”全詩
反求皆在我,中畫豈由人。
利善分須白,知行語未陳。
若能祛舊見,明德日惟新。
分類:
《和陳叔余韻二首一以謝來意一以勉之》陳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陳叔余韻二首一以謝來意一以勉之》是宋代詩人陳淳創作的詩詞作品。該詩探討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與修養,并表達了對于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和對于道德實踐的呼喚。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一首:一是以謝來意
此道何曾遠,吾儒自有珍。
反求皆在我,中畫豈由人。
利善分須白,知行語未陳。
若能祛舊見,明德日惟新。
譯文:
這條道路從未遙遠,我們儒者自有珍藏。
反求諸己,內心的畫卷豈能由他人描繪。
利善的境界仍需提醒,知行之間的言辭尚未完善。
如果能夠摒棄陳舊的觀念,明德的陽光必將煥發新生。
詩意:
這首詩以感謝陳叔余給予的啟示為開端,表達了陳淳對修身養性、追求道德美的認識和追求。詩人認為這條修行道路并不遙遠,儒家學說中的真理和智慧早已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他主張反省自己,通過內心的探索和修煉,而非依賴外界他人的評判和指導,找到真正的道路。詩中提到利善分應該更加明白,知行還未完全表達清晰。只有去除陳舊的觀念,才能讓明德煥發新生,實現道德實踐的更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入的語言,表達了陳淳對于修身養性和道德實踐的思考。詩中的"此道何曾遠"一句直接點明,修行之路并不遙遠,而是蘊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反求皆在我,中畫豈由人"表達了詩人對于自我反省和自我探索的強調,強調個體在道德修養中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利善分須白,知行語未陳"則呼吁我們要更加明白善行的重要性,同時也意味著對于道德實踐還有更多的思考和努力需要展開。最后一句"若能祛舊見,明德日惟新"表達了詩人對于摒棄陳舊觀念、實現道德更新的期望和呼喚。整首詩以簡練的筆觸,傳遞了一種對于內心探索和道德實踐的執著追求,表達了詩人對于道德美的向往和信仰。
“反求皆在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 shū yú yùn èr shǒu yī yǐ xiè lái yì yī yǐ miǎn zhī
和陳叔余韻二首一以謝來意一以勉之
cǐ dào hé zēng yuǎn, wú rú zì yǒu zhēn.
此道何曾遠,吾儒自有珍。
fǎn qiú jiē zài wǒ, zhōng huà qǐ yóu rén.
反求皆在我,中畫豈由人。
lì shàn fēn xū bái, zhī háng yǔ wèi chén.
利善分須白,知行語未陳。
ruò néng qū jiù jiàn, míng dé rì wéi xīn.
若能祛舊見,明德日惟新。
“反求皆在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