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去掩明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去掩明月”全詩
想爾飛來心,惡明不惡滅。
天若百尺高,應去掩明月。
分類:
作者簡介(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燭蛾》孟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燭蛾》
燈前雙舞蛾,
厭生何太切。
想爾飛來心,
惡明不惡滅。
天若百尺高,
應去掩明月。
譯文:
兩只蛾子在燈前舞蹈,
對生命感到厭倦何其切。
想象你們飛來的心情,
不喜歡明亮卻又不喜歡黑暗。
如果天空百尺之高,
應該去遮蓋明亮的月亮。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兩只蛾子在燈前跳舞的景象。詩人看著蛾子們對生命的態度感到疑惑,它們對生命感到厭倦,但又不喜歡光明和黑暗。詩人進一步以天若百尺高來比喻蛾子們應該遮蓋明亮的月亮,表達了對這種矛盾心理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蛾子的行為和表達詩人對其心態的思考,來表達人生哲理。蛾子跳舞在燈前,暗示了人生短暫而轉瞬即逝,人們在短暫的生命中經歷著痛苦、矛盾和迷茫。詩中的句子“厭生何太切”和“惡明不惡滅”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不滿和困惑。詩人通過把蛾子們對生命的態度和自己的思考聯系起來,表達了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入思考和質問。最后,詩人以天若百尺高來比喻蛾子們應該遮蓋明亮的月亮,暗示了對于那些對生命感到矛盾和困惑的人來說,逃避現實可能是一種解脫和尋找內心平靜的方式。整首詩寫意深遠,引人深思。
“應去掩明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ú é
燭蛾
dēng qián shuāng wǔ é, yàn shēng hé tài qiè.
燈前雙舞蛾,厭生何太切。
xiǎng ěr fēi lái xīn, è míng bù è miè.
想爾飛來心,惡明不惡滅。
tiān ruò bǎi chǐ gāo, yīng qù yǎn míng yuè.
天若百尺高,應去掩明月。
“應去掩明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