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搜豈但夢春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冥搜豈但夢春草”全詩
剡藤敲水琢玉板,月兔脫潁供毛錐。
冥搜豈但夢春草,招隱昔嘗吟桂枝。
江山駿奔來筆下,疑有神助非人為。
公余退客醉經史,底用紅裙捧玉卮。
凌云未讀相如賦,解頤共聽匡衡詩。
詎容陶令賦歸去,且效謫仙歌別離。
手題六紙勿輕示,把玩自足娛安期。
千篇政恐雷電取,數仞不許門人闚。
何當筑壇拜詩將,一看橫槊英雄姿。
分類:
《次韻陶幾道觀洪積仁詩編》陳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陶幾道觀洪積仁詩編》是宋代陳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令尹韜潛藏六龜,
逸韻長憂兒輩知。
剡藤敲水琢玉板,
月兔脫潁供毛錐。
這首詩描述了令尹韜(指陶幾道)隱居在一個名為六龜的地方,他的才華和雅韻卻無法被后代所了解和賞識。詩中提到剡藤敲打水面和琢玉板,月兔脫下潁衣供作毛錐,這些都是形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陶幾道的生活和創作環境的想象。
冥搜豈但夢春草,
招隱昔嘗吟桂枝。
江山駿奔來筆下,
疑有神助非人為。
詩中表達了陶幾道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對于文學的追求也非常堅持。他在隱居的生活中尋找著靈感,搜尋著詩歌的素材,繼續吟詠桂枝之美。江山的壯麗景色在他筆下奔騰流動,他的創作似乎受到了神靈的幫助,超越了凡人的力量。
公余退客醉經史,
底用紅裙捧玉卮。
凌云未讀相如賦,
解頤共聽匡衡詩。
詩中描繪了陶幾道的退隱生活,他不再理會世俗的客觀,沉浸在酒色之中,用紅色的裙子捧著玉杯。他還沒有讀完相如的賦作《凌云賦》,但卻能和解頤一起聆聽匡衡的詩歌。
詎容陶令賦歸去,
且效謫仙歌別離。
手題六紙勿輕示,
把玩自足娛安期。
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于陶幾道的贊賞與思念。陶幾道的賦作雖然歸去無人知曉,但他以謫仙的身份離別塵世。陳棣告誡讀者不要輕易展示陶幾道的作品,而是自己把玩、欣賞,以獲得內心的寧靜和愉悅。
千篇政恐雷電取,
數仞不許門人闚。
何當筑壇拜詩將,
一看橫槊英雄姿。
最后兩句表達了陳棣對于陶幾道作品的珍視和敬仰之情。他認為陶幾道的作品數量眾多,但政治的變故可能會摧毀這些作品,門徒們也不得隨意窺看。他希望何時能夠建立壇場,以拜謁陶幾道這位詩人之境,一睹其英雄般的風采。
這首詩詞通過對陶幾道的描寫,表達了對他才華橫溢、隱逸生活的贊賞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陶幾道作品的崇敬和對文學創作的追求。詩詞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和比喻,如剡藤敲水琢玉板、月兔脫潁供毛錐等,以豐富的形象語言展現了陶幾道的創作環境和才華。詩人還表達了對陶幾道作品的珍視,提醒讀者不要隨意展示,而要自己欣賞,以獲得內心的寧靜和滿足。整首詩詞通過對陶幾道的贊美和思念,以及對文學創作的謳歌,展示了詩人對于藝術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冥搜豈但夢春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táo jǐ dào guàn hóng jī rén shī biān
次韻陶幾道觀洪積仁詩編
lìng yǐn tāo qián cáng liù guī, yì yùn zhǎng yōu ér bèi zhī.
令尹韜潛藏六龜,逸韻長憂兒輩知。
shàn téng qiāo shuǐ zuó yù bǎn, yuè tù tuō yǐng gōng máo zhuī.
剡藤敲水琢玉板,月兔脫潁供毛錐。
míng sōu qǐ dàn mèng chūn cǎo, zhāo yǐn xī cháng yín guì zhī.
冥搜豈但夢春草,招隱昔嘗吟桂枝。
jiāng shān jùn bēn lái bǐ xià, yí yǒu shén zhù fēi rén wéi.
江山駿奔來筆下,疑有神助非人為。
gōng yú tuì kè zuì jīng shǐ, dǐ yòng hóng qún pěng yù zhī.
公余退客醉經史,底用紅裙捧玉卮。
líng yún wèi dú xiàng rú fù, jiě yí gòng tīng kuāng héng shī.
凌云未讀相如賦,解頤共聽匡衡詩。
jù róng táo lìng fù guī qù, qiě xiào zhé xiān gē bié lí.
詎容陶令賦歸去,且效謫仙歌別離。
shǒu tí liù zhǐ wù qīng shì, bǎ wán zì zú yú ān qī.
手題六紙勿輕示,把玩自足娛安期。
qiān piān zhèng kǒng léi diàn qǔ, shù rèn bù xǔ mén rén kuī.
千篇政恐雷電取,數仞不許門人闚。
hé dāng zhù tán bài shī jiāng, yī kàn héng shuò yīng xióng zī.
何當筑壇拜詩將,一看橫槊英雄姿。
“冥搜豈但夢春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