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人家井無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六月人家井無水”全詩
六月人家井無水,夜聞鼉聲人盡起。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白鼉鳴》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鼉鳴》這首詩由唐代詩人張籍創作,描繪了夏天即將降雨之前的景象。這首詩通過描述南方山谷中的白鼉(一種象征雨的動物)鳴叫的情景,準確地反映了夏日降雨的前兆,以及人們對雨水的期待。
詩中寫道,天空的云層暗沉,預示著即將下雨。同時,東風吹過南方的山谷,引起白鼉發出叫聲。在六月的時候,人們的井中沒有水可以使用,夜晚聽到白鼉的聲音,所有的人都會起身出來期待雨水的到來。
整首詩通過細致的描寫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界中微妙的變化以及人們對自然的敏感。通過描繪鳴叫的白鼉、即將來臨的雨天以及民眾急于期待家園中的水源,詩人呈現出對自然力量的崇敬和對生活依賴的表達。
這首詩的意境清新,語言簡潔準確。通過對自然現象的細膩描繪,展示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同時,詩人以一種抒懷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對生活所需的渴望和珍視。
詩詞《白鼉鳴》中文譯文:
天空陰云密布,暗示著要下雨了。
東風吹過南方山谷,
引來了白鼉發出鳴叫聲。
六月的人家里的井枯竭無水,
夜晚聽到鼉聲,
所有的人都起來期待著雨水的到來。
這首詩具有濃重的寫實色彩,展現了自然界微妙的變化,以及人們對自然的敏感和依賴。詩人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出了雨季來臨前的氣象和人們期待雨水的場景。同時,通過舒發的情緒和對生活所需的渴望,詩人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六月人家井無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tuó míng
白鼉鳴
tiān yù yǔ, yǒu dōng fēng, nán xī bái tuó míng kū zhōng.
天欲雨,有東風,南谿白鼉鳴窟中。
liù yuè rén jiā jǐng wú shuǐ,
六月人家井無水,
yè wén tuó shēng rén jǐn qǐ.
夜聞鼉聲人盡起。
“六月人家井無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