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熱旱天氣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南熱旱天氣毒”全詩
耕場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蘆中泥。
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系牛還獨宿。
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虻繞身飛飏飏.桑林椹黑蠶再眠,婦姑采桑不向田。
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
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江村行》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村行》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村行
南塘水深蘆筍齊,
下田種稻不作畦。
耕場磷磷在水底,
短衣半染蘆中泥。
田頭刈莎結為屋,
歸來系牛還獨宿。
水淹手足盡有瘡,
山虻繞身飛飏飏。
桑林椹黑蠶再眠,
婦姑采桑不向田。
江南熱旱天氣毒,
雨中移秧顏色鮮。
一年耕種長苦辛,
田熟家家將賽神。
詩意:
這首詩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唐代江南農村的生活場景和農民的辛勤勞動。詩中展現了江南水鄉的景色和農民的種田、養牲等生活狀況,抒發了詩人對農民辛勞的贊美和對豐收的期待。
賞析:
《江村行》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農村生活的艱辛和農民的辛勤勞動。詩中通過描寫南塘水深、蘆筍齊生、田地不作畦,生動地展現了江南水鄉的景色和農田的狀況。在農民耕種的過程中,他們的衣衫被泥水染得半黃,手足被水淹濕而生滿瘡痛,身邊還有討厭的蟲子不斷圍繞。詩人通過這些細節,表達了對農民辛苦勞作的贊賞和同情。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桑林的黑色蠶和婦女們采桑的情景。這里可以看到,農民的勞動不僅僅局限于田地,還包括了其他的農業活動。江南地區的熱旱天氣讓人們感到壓抑,但雨水來臨時,移秧的場景顯得格外鮮艷。詩人以此表達了對自然恩賜的感激和對收獲的期待。
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描述了農民的辛勞和對豐收的希望,表達了詩人對農民辛勤勞作的敬意,并以農田的成熟作為家家戶戶賽神的象征,表達了對豐收的期盼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這首詩通過對農村生活的描繪,展現了農民的艱苦勞作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濃郁的現實主義色彩。
“江南熱旱天氣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cūn xíng
江村行
nán táng shuǐ shēn lú sǔn qí, xià tián zhǒng dào bù zuò qí.
南塘水深蘆筍齊,下田種稻不作畦。
gēng chǎng lín lín zài shuǐ dǐ,
耕場磷磷在水底,
duǎn yī bàn rǎn lú zhōng ní.
短衣半染蘆中泥。
tián tóu yì shā jié wèi wū, guī lái xì niú hái dú sù.
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系牛還獨宿。
shuǐ yān shǒu zú jǐn yǒu chuāng, shān méng rào shēn fēi yáng yáng. sāng lín shèn hēi cán zài mián,
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虻繞身飛飏飏.桑林椹黑蠶再眠,
fù gū cǎi sāng bù xiàng tián.
婦姑采桑不向田。
jiāng nán rè hàn tiān qì dú, yǔ zhōng yí yāng yán sè xiān.
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
yī nián gēng zhòng zhǎng kǔ xīn, tián shú jiā jiā jiāng sài shén.
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江南熱旱天氣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