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足墻上有禾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足墻上有禾黍”全詩
今年天旱不作雨,水足墻上有禾黍。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云童行》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云童行》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童童,白龍之尾垂江中。
今年天旱不作雨,水足墻上有禾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天旱的景象,以及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意象化的景觀。云童行走于江中,看到了江中懸掛的白龍尾巴。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天旱的困境和江水的枯竭,以及一線希望的出現。
賞析:
《云童行》以簡短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天旱困境的觀察和感受。首句“云童童,白龍之尾垂江中”通過描繪云童行走于江中,看到白龍尾巴的形象來引起讀者的注意。描繪白龍之尾懸掛在江中,暗示江水的枯竭,形象生動。第二句“今年天旱不作雨,水足墻上有禾黍”進一步強調了天旱的嚴重程度。墻上的禾黍說明江水已經退卻到禾黍生長的高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意象化的描寫,傳達出作者對于天旱的關切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這首詩詞借助天旱的景象,以及江中白龍之尾和墻上禾黍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干旱的憂慮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詩詞中透露出一種對于自然環境變化的敏感,以及對人類在自然面前的無力感。整首詩意境獨特,通過寥寥數語展現了干旱對農業和生活的不利影響,以及人們在干旱中所抱有的渴望和期待。
“水足墻上有禾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tóng xíng
云童行
yún tóng tóng, bái lóng zhī wěi chuí jiāng zhōng.
云童童,白龍之尾垂江中。
jīn nián tiān hàn bù zuò yǔ,
今年天旱不作雨,
shuǐ zú qiáng shàng yǒu hé shǔ.
水足墻上有禾黍。
“水足墻上有禾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