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潭足芳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潭足芳樹”全詩
幽人愛華景,一一空山暮。
月出潭氣白,游魚暗沖石。
夜深春思多,酒醒山寂寂。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惜花》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惜花》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惜花》中文譯文:
春潭足芳樹,
水清不如素。
幽人愛華景,
一一空山暮。
月出潭氣白,
游魚暗沖石。
夜深春思多,
酒醒山寂寂。
《惜花》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幽居的人在春天欣賞花景時的心情和體驗。
詩的開篇寫道:“春潭足芳樹,水清不如素。”詩人所到之處,春天的景色如此美麗,花樹繁茂,清澈的水面無法與之相比。這里的“潭”指的是小湖或池塘,而“素”則表示潔白清澈。
接著詩人寫道:“幽人愛華景,一一空山暮。”這里的“幽人”指的是喜歡獨處的人,他們獨自一人在這美麗的景色中欣賞。每一朵花、每一個景致都顯得格外美好,而周圍的山林也因為夜幕降臨而顯得空寂。
詩的下半部分描寫了夜晚的景色:“月出潭氣白,游魚暗沖石。”月亮從水面上升起,潭水因此變得蒼白。在昏暗的月光下,游動的魚兒在水中探索,不時撞擊著石頭。這里的描寫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述,表達了夜晚的寧靜和神秘感。
最后兩句“夜深春思多,酒醒山寂寂。”表達了詩人在這樣的夜晚沉思的心情。夜深人靜,春天的思緒更加濃厚。當醒來時,周圍的山林依然寂靜,沒有人聲,只有自然的寧靜。
整首詩通過對春天花景的描繪,表達了幽居者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的寂靜和思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致描寫,詩人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春夜,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贊美。
“春潭足芳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huā
惜花
chūn tán zú fāng shù, shuǐ qīng bù rú sù.
春潭足芳樹,水清不如素。
yōu rén ài huá jǐng, yī yī kōng shān mù.
幽人愛華景,一一空山暮。
yuè chū tán qì bái, yóu yú àn chōng shí.
月出潭氣白,游魚暗沖石。
yè shēn chūn sī duō, jiǔ xǐng shān jì jì.
夜深春思多,酒醒山寂寂。
“春潭足芳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