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藤斜相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陰藤斜相鉤”全詩
言尋參差島,曉榜輕盈舟。
萬繞不再止,千尋盡孤幽。
藻澀訝人重,萍分指魚游。
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輈.曝鱉亂自墜,陰藤斜相鉤。
臥蔣黑米吐,翻芰紫角稠。
橋低競俯僂,亭近閑夷猶。
目為逐勝朗,手因掇芳柔。
漸喜游來極,忽疑歸無由。
氣狀雖可覽,纖微諒難搜。
未聽主人賞,徒愛清華秋。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城南》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城南》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漾漾南澗水,來作曲池流。
南澗的水波蕩漾著,仿佛奏響了一曲樂曲,在曲池中流淌。
言尋參差島,曉榜輕盈舟。
言語尋找著錯落有致的小島,清晨的魚簍輕盈地漂浮在船上。
萬繞不再止,千尋盡孤幽。
水波繞行無盡,千條水紋盡顯孤寂幽深。
藻澀訝人重,萍分指魚游。
水草蒼翠而渾濁,令人驚訝于其中的沉重,浮萍分開指引著魚兒的游動。
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輈。
茂密的苗木垂掛在水面下,密集的水波如箭般倒流而回。
曝鱉亂自墜,陰藤斜相鉤。
曬曬的鱉亂自墜落,陰暗的藤蔓斜斜地相互交織。
臥蔣黑米吐,翻芰紫角稠。
黑色的蔣草躺臥著,吐出濃郁的香氣,紫色的芰草翻卷成角狀茂密生長。
橋低競俯僂,亭近閑夷猶。
低矮的橋梁上,人們爭相俯身倚靠,亭子近在傍邊,閑散的人們仍然悠然自得。
目為逐勝朗,手因掇芳柔。
眼睛追逐勝景的明亮,手因為采摘鮮花而變得柔軟。
漸喜游來極,忽疑歸無由。
逐漸喜歡上了這里的游玩,卻突然迷茫地懷疑起了歸去的原因。
氣狀雖可覽,纖微諒難搜。
景色雖然可以看到,但微小之處卻難以捉摸。
未聽主人賞,徒愛清華秋。
尚未聽到主人的贊賞,只是獨自欣賞著這美麗的秋景。
這首詩詞《城南》描繪了一個自然景觀,通過描繪南澗的水流、島嶼、水草、橋梁等元素,展現了一幅靜謐而優美的畫面。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水波、水草的細微之處,以及人們與自然景物的互動。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容詞,使得整首詩充滿了生動感和浪漫情趣。讀者通過閱讀這首詩詞,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思,同時也體味到了張籍獨特的寫景風格和對細節的關注。
“陰藤斜相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nán
城南
yàng yàng nán jiàn shuǐ, lái zuò qǔ chí liú.
漾漾南澗水,來作曲池流。
yán xún cēn cī dǎo, xiǎo bǎng qīng yíng zhōu.
言尋參差島,曉榜輕盈舟。
wàn rào bù zài zhǐ, qiān xún jǐn gū yōu.
萬繞不再止,千尋盡孤幽。
zǎo sè yà rén zhòng, píng fēn zhǐ yú yóu.
藻澀訝人重,萍分指魚游。
fán miáo tǎn xià chuí, mì jiàn fān huí zhōu. pù biē luàn zì zhuì, yīn téng xié xiāng gōu.
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輈.曝鱉亂自墜,陰藤斜相鉤。
wò jiǎng hēi mǐ tǔ, fān jì zǐ jiǎo chóu.
臥蔣黑米吐,翻芰紫角稠。
qiáo dī jìng fǔ lóu, tíng jìn xián yí yóu.
橋低競俯僂,亭近閑夷猶。
mù wèi zhú shèng lǎng, shǒu yīn duō fāng róu.
目為逐勝朗,手因掇芳柔。
jiàn xǐ yóu lái jí, hū yí guī wú yóu.
漸喜游來極,忽疑歸無由。
qì zhuàng suī kě lǎn, xiān wēi liàng nán sōu.
氣狀雖可覽,纖微諒難搜。
wèi tīng zhǔ rén shǎng, tú ài qīng huá qiū.
未聽主人賞,徒愛清華秋。
“陰藤斜相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