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草自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年草自生”全詩
去去人應老,年年草自生。
出門看遠道,無信向邊城。
楊柳別離處,秋蟬今復鳴。
分類: 思遠人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思遠人(一作寄遠客)》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思遠人(一作寄遠客)》
作者:張籍
朝代:唐代
野橋春水清,橋上送君行。
去去人應老,年年草自生。
出門看遠道,無信向邊城。
楊柳別離處,秋蟬今復鳴。
中文譯文:
在野外的橋上,春水清澈,我送你離去。
你去了,我們都會老去,而歲歲草自生。
離開家門,望著遠方的道路,沒有消息傳到邊城。
楊柳依然別離在那里,秋天的蟬再次鳴叫。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表達了思念遠方親友的情感。野橋春水清澈,象征著離別時的清澈和感慨。作者和朋友即將分別,詩中表達了對朋友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的末句提到楊柳和秋蟬,顯示了時間的流轉和變遷,與人的離別是常態。
賞析:
這首詩行簡潔,用意清晰,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和感受。作者通過描寫場景和表達情感的方式,傳達了對遠方親友的關懷和祝福。詩中的野橋、春水、楊柳等自然元素,與人的離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離別的不舍和別離時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清新,感人肺腑,給人以思緒萬千的感觸。
“年年草自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yuǎn rén yī zuò jì yuǎn kè
思遠人(一作寄遠客)
yě qiáo chūn shuǐ qīng, qiáo shàng sòng jūn xíng.
野橋春水清,橋上送君行。
qù qù rén yīng lǎo, nián nián cǎo zì shēng.
去去人應老,年年草自生。
chū mén kàn yuǎn dào, wú xìn xiàng biān chéng.
出門看遠道,無信向邊城。
yáng liǔ bié lí chù, qiū chán jīn fù míng.
楊柳別離處,秋蟬今復鳴。
“年年草自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