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湍石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子陵湍石上”全詩
手不離珠玉,世豈一桓玄。
昔在魯聞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兩觀誅,破彼辨與堅。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籬邊。
夷齊不可跂,賴有此二賢。
分類:
《雜興十二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興十二首》是宋代詩人方回的一首詩詞。該詩詞表達了對于時世變遷和人事滄桑的思考,通過對歷史人物和傳說故事的引用,表達了對于道德和品德的思索,以及對于真正的英雄和賢人的渴望和敬仰。
詩詞的中文譯文:
詩禮以發冢,非獨王莽然。
手不離珠玉,世豈一桓玄。
昔在魯聞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兩觀誅,破彼辨與堅。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籬邊。
夷齊不可跂,賴有此二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方回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了他對于時代變遷和人情冷暖的觸動和思考。他通過引用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和故事,表達了對于道德和品德的思索,以及對于真正的英雄和賢人的向往和敬仰。
詩的開篇“詩禮以發冢,非獨王莽然”,表達了對于詩和禮的重要性的思考。方回認為,詩和禮是可以喚起人們思考和感悟的力量,而不僅僅是王莽那樣的人所能理解和體會的。
“手不離珠玉,世豈一桓玄”,表明方回對于功利和虛榮的質疑。他認為,追求財富和地位的人并不代表世間所有人,世界上不僅僅只有桓玄那樣的人才能達到成功和成就。
接下來,方回引用了魯國的孔圣旃,來對比自己和孔子的差距。“昔在魯聞人,匪值孔圣旃”,表達了方回對自己才學和品德的懷疑和自省。他認為自己遠遠不及孔圣旃那樣的偉大圣賢。
“焉得兩觀誅,破彼辨與堅”,表達了方回對于真理和正義的追求。他希望能夠看到真相,理清是非曲直,堅守正義和道義。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籬邊”,這兩句詩通過引用歷史人物子陵和元亮,表達了方回對于真正的賢人的敬仰和向往。他認為有這樣的賢人存在,才能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和諧。
“夷齊不可跂,賴有此二賢”,這句詩表達了對于賢人的依賴和贊美。夷齊指的是時代的亂世和混亂,方回認為正是有這樣的賢人存在,才能使社會得以穩定和進步。
總的來說,方回的《雜興十二首》通過引用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和故事,表達了對于道德和品德的思索,以及對于真正的英雄和賢人的渴望和敬仰。他對于時代的變遷和人事的滄桑產生了深刻的思考,并以自己的抒發了對于詩和禮的重要性、對功利虛榮的質疑、對真理和正義的追求,以及對賢人的敬仰和依賴。這首詩詞展示了方回對于社會現象和人性的觸動和思考,以及他對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子陵湍石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shí èr shǒu
雜興十二首
shī lǐ yǐ fā zhǒng, fēi dú wáng mǎng rán.
詩禮以發冢,非獨王莽然。
shǒu bù lí zhū yù, shì qǐ yī huán xuán.
手不離珠玉,世豈一桓玄。
xī zài lǔ wén rén, fěi zhí kǒng shèng zhān.
昔在魯聞人,匪值孔圣旃。
yān dé liǎng guān zhū, pò bǐ biàn yǔ jiān.
焉得兩觀誅,破彼辨與堅。
zǐ líng tuān shí shàng, yuán liàng jú lí biān.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籬邊。
yí qí bù kě qí, lài yǒu cǐ èr xián.
夷齊不可跂,賴有此二賢。
“子陵湍石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