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予近況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予近況無”全詩
春游靴露指,夜讀燭燃須。
醉苦鄰僧強,饑從小仆逋。
山農來賣筍,與米富青蚨。
分類:
《治圃雜書二十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治圃雜書二十首》是宋代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猿鶴閒朋友,
知予近況無。
春游靴露指,
夜讀燭燃須。
醉苦鄰僧強,
饑從小仆逋。
山農來賣筍,
與米富青蚨。
中文譯文:
猿猴和仙鶴成了閑散的朋友,
他們并不了解我的近況。
春天游玩,靴子濕了露水弄濕了指尖,
夜晚讀書,蠟燭燃燒到必需。
醉酒的辛苦由鄰近的僧人堅持,
在饑餓中,我依賴著小仆人逃避。
山中的農民帶來賣竹筍,
用米粒交換,富有的是青蚨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生活中的瑣碎細節,表達了一種淡泊寡欲、清靜自然的生活態度。詩中的猿鶴、僧人、小仆人和山農等形象,展示了作者與自然、與人的相處之道。
首先,詩中的猿鶴和仙鶴被描述為作者的朋友,暗示了作者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相互陪伴,但并不了解作者的近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疏離態度。
其次,詩中描述了春天的游玩和夜晚的讀書場景。春游時,作者的靴子濕了露水,指尖也因此濕潤,展示了作者親近大自然的愿望和對自然美的感受。夜晚的讀書,則以燭光照明,燃燒到必需,表達了作者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學問的執著。
然后,詩中提到了醉酒和饑餓。醉酒象征著作者對塵世喧囂的回避,鄰僧為了讓作者醉酒,不顧作者的辛苦,表現了僧人對作者生活態度的理解和呵護。而饑餓則由小仆人逃避而來,顯示了作者在困境中依靠他人的支持。
最后,山農來賣竹筍,與米粒富有青蚨蟲,反映了農民勤勞致富的生活態度。他們以簡樸的生活方式,與作者交換物品,彼此互惠互利。
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生活的點滴,表達了對自然、對知識、對人情的追求和體驗。通過描繪這些細節,詩詞表達了一種追求寧靜、遠離喧囂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沉的閑適與平和。
“知予近況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pǔ zá shū èr shí shǒu
治圃雜書二十首
yuán hè xián péng yǒu, zhī yǔ jìn kuàng wú.
猿鶴閒朋友,知予近況無。
chūn yóu xuē lù zhǐ, yè dú zhú rán xū.
春游靴露指,夜讀燭燃須。
zuì kǔ lín sēng qiáng, jī cóng xiǎo pū bū.
醉苦鄰僧強,饑從小仆逋。
shān nóng lái mài sǔn, yǔ mǐ fù qīng fú.
山農來賣筍,與米富青蚨。
“知予近況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