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樓侵曉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化樓侵曉出”全詩
化樓侵曉出,雪路向春開。
邊寺連峰去,胡兒聽法來。
定知巡禮后,解夏始應回。
分類: 友情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僧游五臺兼謁李司空(作送顥法師往太原兼謁李司空)》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游五臺兼謁李司空(作送顥法師往太原兼謁李司空)
遠去見雙節,
因行上五臺。
化樓侵曉出,
雪路向春開。
邊寺連峰去,
胡兒聽法來。
定知巡禮后,
解夏始應回。
中文譯文:
送行離開家鄉,前往五臺山游玩,同時還要謁見李司空。
山路遙遠,但愿能在明亮的早晨離開,雪路已經開始融化迎接春天的到來。
沿途經過邊境的寺廟,會有胡兒來聽法講。我知道,你游玩結束之后,就會解除夏天的炎熱返回。
詩意:
這首詩是張籍送別顥法師前往太原的作品。詩人將離別與游玩五臺山相結合,表達了對離別之人的送行之情,并期望他安全歸來。詩人通過描繪雪路融化,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希望離別的時間能夠盡快過去,讓人們早日團聚。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離別和旅行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祝愿。詩中的五臺山是著名的佛教勝地,代表著詩人遠離紛擾,向往清凈的心境。詩人以山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他對離別者前程的祝愿,同時也傳達了他對友人游玩的期待。整首詩寫意流暢,既有對山水景觀的描繪,又有對人情的表達,給人以溫暖和舒適的感覺。
“化樓侵曉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yóu wǔ tái jiān yè lǐ sī kōng zuò sòng hào fǎ shī wǎng tài yuán jiān yè lǐ sī kōng
送僧游五臺兼謁李司空(作送顥法師往太原兼謁李司空)
yuǎn qù jiàn shuāng jié, yīn xíng shàng wǔ tái.
遠去見雙節,因行上五臺。
huà lóu qīn xiǎo chū, xuě lù xiàng chūn kāi.
化樓侵曉出,雪路向春開。
biān sì lián fēng qù, hú ér tīng fǎ lái.
邊寺連峰去,胡兒聽法來。
dìng zhī xún lǐ hòu, jiě xià shǐ yīng huí.
定知巡禮后,解夏始應回。
“化樓侵曉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