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墨其舍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繩墨其舍旃”全詩
名數頗舛刺,或亦疑同官。
易詩書春秋,論孟庸學篇。
彌縫救破斷,誰實心斯傳。
始以營道翁,終之紫陽仙。
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
有暮必有旦,豈無來者賢。
大匠一朝作,繩墨其舍旃。
分類:
《覽古五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覽古五首》是宋代詩人方回的作品,該詩以古代經典和禮儀的衰落為主題,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文化傳承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六經樂故亡,
三禮復不完。
名數頗舛刺,
或亦疑同官。
易詩書春秋,
論孟庸學篇。
彌縫救破斷,
誰實心斯傳。
始以營道翁,
終之紫陽仙。
堂堂七君子,
如日常在天。
有暮必有旦,
豈無來者賢。
大匠一朝作,
繩墨其舍旃。
詩意和賞析:
《覽古五首》這首詩以對古代經典和禮儀的反思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文化傳承的關切。詩中提到的"六經"和"三禮"指的是儒家經典《六經》和禮儀制度中的"三禮",這些經典和禮儀的廢棄使得社會失去了道德和秩序的根基。
詩中提到的"名數頗舛刺"和"或亦疑同官"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名利之風和官場的疑慮和批判。這是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反思,詩人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會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價值體系。
接下來的幾句提到了易經、詩經、書經和春秋等古代文化經典,以及對孟子和庸學的論述。這些古代經典和學術著作在作者眼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希望這些經典和學術能夠傳承下去,彌補時代的破損和斷裂。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兩位歷史人物,分別是"營道翁"和"紫陽仙"。"營道翁"指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紫陽仙"則指的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這里通過引用道家的思想,表達了作者對于修身養性和追求超越凡俗的向往。
最后兩句"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有暮必有旦,豈無來者賢"表達了對于有志者的期待和希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總會有有識之士出現,他們會像太陽一樣照耀社會,帶來新的曙光。
整首詩以對古代經典和禮儀的反思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變革和文化傳承的思考。詩人通過觀察社會現象、引用古代經典和思想,以及表達對有識之士的期待,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文化傳承的深刻關切。
“繩墨其舍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n gǔ wǔ shǒu
覽古五首
liù jīng lè gù wáng, sān lǐ fù bù wán.
六經樂故亡,三禮復不完。
míng shù pō chuǎn cì, huò yì yí tóng guān.
名數頗舛刺,或亦疑同官。
yì shī shū chūn qiū, lùn mèng yōng xué piān.
易詩書春秋,論孟庸學篇。
mí féng jiù pò duàn, shuí shí xīn sī chuán.
彌縫救破斷,誰實心斯傳。
shǐ yǐ yíng dào wēng, zhōng zhī zǐ yáng xiān.
始以營道翁,終之紫陽仙。
táng táng qī jūn zǐ, rú rì cháng zài tiān.
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
yǒu mù bì yǒu dàn, qǐ wú lái zhě xián.
有暮必有旦,豈無來者賢。
dà jiàng yī zhāo zuò, shéng mò qí shě zhān.
大匠一朝作,繩墨其舍旃。
“繩墨其舍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