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沾湖草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沾湖草晚”全詩
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梅市門何在,蘭亭水尚流。
西陵待潮處,知汝不勝愁。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李評事游越》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評事游越》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未曾經歷塵世之事,初次游覽吳越之地。
湖草上沾著露水,日光照耀在秋天的海山之上。
梅市的門在哪里,蘭亭的水仍然流淌。
在西陵等待漲潮的地方,我知道你心中的憂愁無法抵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為了送別李評事而游歷吳越之地的場景。詩人在游覽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如湖畔的草地上沾滿了晚露,秋日的陽光照耀在海山之上。詩中提到梅市和蘭亭,這些地方在當時都是著名的勝地,但是詩人卻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顯示出他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最后,詩人描述了在西陵等待漲潮的地方,寓意著他明白李評事內心的憂愁和痛苦。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吳越之行為背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陌生環境的感受和對自然美景的贊嘆。詩中的“未習風塵事”表達了詩人初次涉足風塵世界,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和陌生感。草上沾露、日照海山秋的描繪生動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給人以清新和寧靜的感覺。詩人對于梅市門和蘭亭水的不知道,暗示了他對陌生地方的迷茫與不熟悉。最后的西陵待潮處,表達了詩人對李評事內心困擾的理解和同情,顯示出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游越經歷和對友人內心困擾的關切,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人情世故的體驗和感悟。同時,通過對未知環境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潔明快,給人以愉悅和思考的空間。
“露沾湖草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píng shì yóu yuè
送李評事游越
wèi xí fēng chén shì, chū wèi wú yuè yóu.
未習風塵事,初為吳越游。
lù zhān hú cǎo wǎn, rì zhào hǎi shān qiū.
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méi shì mén hé zài, lán tíng shuǐ shàng liú.
梅市門何在,蘭亭水尚流。
xī líng dài cháo chù, zhī rǔ bù shèng chóu.
西陵待潮處,知汝不勝愁。
“露沾湖草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