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老不禁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漸老不禁愁”全詩
長貧唯要健,漸老不禁愁。
獨憑藤書案,空懸竹酒鉤。
春風石甕寺,作意共君游。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寄昭應王中丞》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昭應王中丞》
借得街西宅,
開門渭水頭。
長貧唯要健,
漸老不禁愁。
獨憑藤書案,
空懸竹酒鉤。
春風石甕寺,
作意共君游。
中文譯文:
借得街西之宅,
開門面對渭水之頭。
長期的貧窮只要健康,
漸漸變老無法抑制憂愁。
我獨自憑藤書案,
空懸著竹制的酒鉤。
春風中石甕寺廟,
心中有意與君同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籍致寄給昭應王的一首寄托情思之作。詩首以描述住所為開篇,以“借得街西宅,開門渭水頭”的景象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生活環境,街西的宅邸正對著渭水,環境幽美。但是接下來的描述卻表達了詩人的內心世界,詩人面對著長期的貧窮,心中無盡的憂愁。然而,他并不因為物質的困擾而沮喪,而是強調健康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描述了他孤獨地憑借藤書案,在心中想象著與昭應王一同游覽春風中的石甕寺廟,表達了自己向往與王共同游覽風景的心情。
整首詩表現了詩人守貧堅健的志向,對于物質困境的頑強和樂觀的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對友誼和美景的向往。通過細膩而簡潔的筆觸,詩人將詩意融入了生活的細節中,展現出詩人才情和情感的抒發。
“漸老不禁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o yīng wáng zhōng chéng
寄昭應王中丞
jiè dé jiē xī zhái, kāi mén wèi shuǐ tóu.
借得街西宅,開門渭水頭。
zhǎng pín wéi yào jiàn, jiàn lǎo bù jīn chóu.
長貧唯要健,漸老不禁愁。
dú píng téng shū àn, kōng xuán zhú jiǔ gōu.
獨憑藤書案,空懸竹酒鉤。
chūn fēng shí wèng sì, zuò yì gòng jūn yóu.
春風石甕寺,作意共君游。
“漸老不禁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