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南郭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襄陽南郭外”全詩
無事焚香坐,有時尋竹行。
畫苔藤杖細,踏石筍鞋輕。
應笑風塵客,區區逐世名。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題李山人幽居》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李山人幽居》
茅屋一書生,
襄陽南郭外。
無事焚香坐,
有時尋竹行。
畫苔藤杖細,
踏石筍鞋輕。
應笑風塵客,
區區逐世名。
中文譯文:
這是在襄陽南郭外的一間茅屋住著一位書生。
平日里無所事事,只是坐在茅屋里焚香。
有時候也會到外面去尋找竹子。
畫苔和藤條編的拐杖細長,
腳踩著石頭上的筍子,鞋子很輕。
也許會有人嘲笑這位風塵之客,
只是匆匆追逐著世俗的名利。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幽居的書生的生活,表達了對于寧靜和清凈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書生無所事事,只是在茅屋里焚香,或者到外面尋找竹子。他的生活簡單而自由,沒有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縛。畫苔和細藤條編的拐杖,以及輕盈的筍鞋,都展現出他精神的安逸和追求質樸的生活態度。作者通過這位書生的生活方式,傳達了追求內心的寧靜與獨立的情懷,并暗示了對于紛繁世事的一種淡然態度。
賞析:
《題李山人幽居》是張籍所作,以簡潔、清新的筆調展示了一位書生的幽居生活。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詩中流露出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和對世俗浮華的拒絕。書生的生活簡樸,不受世俗繁忙的困擾,只是在自己的茅屋中焚香品味時光,或者外出尋找竹子,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自由。他的拐杖由畫苔和細藤條編成,腳上的鞋子踩在石頭上的筍子上,輕盈而舒適。作者以此表達了對于安靜、淡泊生活的追求,對于世俗名利的冷眼旁觀。整首詩簡潔而樸實,語言流暢,構思巧妙。通過描寫一個平凡人的生活小事,表達了一種追逐內心寧靜和獨立的理想。
“襄陽南郭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ǐ shān rén yōu jū
題李山人幽居
xiāng yáng nán guō wài, máo wū yī shū shēng.
襄陽南郭外,茅屋一書生。
wú shì fén xiāng zuò, yǒu shí xún zhú háng.
無事焚香坐,有時尋竹行。
huà tái téng zhàng xì, tà shí sǔn xié qīng.
畫苔藤杖細,踏石筍鞋輕。
yīng xiào fēng chén kè, qū qū zhú shì míng.
應笑風塵客,區區逐世名。
“襄陽南郭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